•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路径研究

胡卫军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07期
浙江省宁海县华山小学315600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路径,旨在通过系统化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思维能力。首先,分析跨学科融合的教育价值,阐明其对学生认知发展与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然后,从跨学科主题设计、资源整合及学习目标多维设定三方面构建教学路径,提出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多维情境中实现知识迁移与技能应用。该路径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有助于提升课程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知识领域,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需求。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和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系统性学习,从而提升其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从跨学科主题设计、资源整合和多维学习目标设定等方面探讨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跨学科融合的教育价值

跨学科融合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尤为显著,其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学生在理解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关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整体性认知,提升其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深度。跨学科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通过在实际任务中应用跨学科知识,学生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此外,跨学科融合还具有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独特价值,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表达渠道,使其能够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中自我探索和个性化发展,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跨学科融合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深度结合,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跨学科融合的教育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构建上,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路径

(一)跨学科主题设计

在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跨学科主题设计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知识整合与能力培养的关键。跨学科主题的设计应以实际生活情境和现实问题为基础,围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主题,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艺术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构建具有多维视角的综合学习框架。教师在主题设计过程中需注重主题的开放性与广泛性,确保主题具有足够的知识深度和探索空间,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形成对问题的全局认识。主题设计应体现任务驱动的特征,通过引入真实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其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下,学生需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原理,同时借助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社会科学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路径,进而在艺术活动中表达对环境的理解和关注。跨学科主题设计还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主题选择、任务分解和资源搜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意义。教师在主题实施中应保持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水平调整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确保主题学习的适应性和延展性。通过科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生能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实现知识的多向迁移和综合运用,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跨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的多领域学习和探究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跨学科资源整合

在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跨学科资源整合是有效支持跨学科主题实施、实现知识融合与能力提升的重要策略。跨学科资源整合需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工具和方法融汇于一个综合性教学资源体系中,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教师应根据主题内容广泛搜集多学科资源,包括科学实验器材、历史文献、地理图表、数学模型以及艺术素材等,通过资源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主题的全方位理解。跨学科资源整合应注重资源的关联性和情境性,以确保不同学科内容在统一情境下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整合资源中理解各学科知识的相互关联性和应用价值。例如,在“社区生活”主题中,可整合地理学资源帮助学生分析社区地理分布、历史资源帮助其理解社区发展演变、社会学资料引导其探讨社区结构与功能,再结合数学工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使学生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形成对社区多维度的认知。此外,跨学科资源整合还需关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教师可通过引入在线资料库、虚拟实验平台以及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探索体验和互动性,提升跨学科学习的效果[2]。

(三)学习目标多维设定

在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目标的多维设定是确保学生多角度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跨学科素养的关键环节。学习目标的设定应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展开,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认知、操作和情感发展。知识目标需围绕跨学科主题涵盖多学科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建立起对主题的系统性认知。例如,在探究“生态保护”主题时,知识目标应包括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原理、数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社会学中的环境政策等,为学生的深入理解奠定理论基础。技能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问题解决及协作能力,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处理等多样化操作强化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其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此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通过团队合作和成果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在集体探究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对成果的责任感。多维度的学习目标设定确保了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今后应对复杂的学科整合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有助于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深层价值[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路径,通过跨学科主题设计、资源整合和多维学习目标设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该教学路径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多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通过实施这一路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涵,还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持,有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正取.融合STEM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实践——以“鸿恩寺森林公园植被调研与保护”项目为例[J].环境教育,2024,(10):65-66.

[2]邓洋,舒丽丽,李泽宇,等.面向核心素养的数字化跨学科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欢乐购物街”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20):66-69.

[3]赵福利.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J].新校园,2024,(10):54-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