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一体两翼 三位协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2024RWB01002
摘要: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一环,也是支撑“大思政课”提升思政课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中思政课在教学主体、课堂教学、资源平台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探索一种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立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于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一体两翼 三维协同”的立体化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切实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一体两翼 三位协同”
引言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强化实践育人,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是支撑“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着诸如教学主体经验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模式陈旧、评价体系缺失、教学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效果不佳。因此,在新时代,面对新青年,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于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基本由思政课理论课授课教师组成,其普遍存在着组织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欠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与全社会育人合力还不够的现象。因此,解决如何整合现有优势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经验、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能力、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主体乃为当前迫切任务。
1.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核心。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课程化体系缺失,教学内容设置随意,脱离理论课程,忽视思政课立德育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活动形式化、表面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不足;评价体系缺位等问题。因此,如何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规范教学内容,促进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内容。
1.3 资源平台
资源平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撑。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不足,创新性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不够,实践教学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生均利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受众范围有限),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解决如何充分挖掘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原创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实现实践教学教学对象全覆盖,打通资源共享壁垒的问题十分必要。
2.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笔者结合多年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一体两翼 三维协同”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其中“一体”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翼”分别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三维”指教学主体维度、课堂教学维度、资源平台维度。“两翼”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分别在“三维”上紧密融合、相互协同,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主体”。
2.1教学主体维度
“三管齐下”构建大师资体系。(1)培训交流攒经验。通过国家级网络培训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培训班,开展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培训交流,实现学思践悟互相促进。(2)集体备课提能力。建立校内校外联动、常动态结合的集体备课机制,即校内以教研室为单位常态开展集体备课,校外动态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会的形式,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3)多方协同聚合力。校内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思政教学团队与专业教学团队、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育人共同体,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心同向同行,合心合力合育。校外邀请行业名人、大国工匠担任客座思政课导师,引进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担任校外法治辅导员,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主体外延,提升全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2.2课堂教学维度
“三新建设”善用社会大课堂。(1)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新范式建设”。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研室,组织、协调思政课各理论教研室选择适宜采用实践教学模式的知识点,实践教学团队基于其所选择的知识点设计、匹配相应教学活动形式,规范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方案,促进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2)探索“请进来”、“走出去”、“共活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建设”。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如“请进来”:邀请技能名师、“莎姐”检察官、法官进校园,组织开展技能名师讲座、宪法宣传周、“反诈防骗教育集中月”等系列实践活动;“走出去”:如“三下乡”调研新农村建设、组织学生前往法院旁听庭审;“共活动”:如“莎姐”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在检察官“莎姐”、思政课教师“马姐”带领下,深入社区、校园、宿舍开展反诈防骗、《民法典》、安全教育宣传等活动。充分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切实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参与感与获得感。(3)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新体系建设”。制定了科学合理、多方参与、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方案。
2.3.资源平台维度
“三位一体”搭建大资源平台。(1)充分挖掘、创新开发,打造实践教学资源库。整合红色文化陈列馆、革命历史博物馆、地方检察院、法院等资源,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原创性实践教学资源开发。(2)建设校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生思政实践教学全覆盖。校内建成“中国梦”主题场馆,整合校内“重温光辉历程 牢记初心使命”党史主题雕塑、校史馆、检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阳关法律咨询工作室”,形成“二馆一路一室一基地”格局的立体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实现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全面化。(3)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国家、学校智慧教育平台,结合集体备课,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3.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效果分析
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7.
[2]马兵.基于课程、竞赛、舞台一体化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3,39(02):109-116.
[3]张美华,徐娅妮. 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