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类院校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突围路径探析

王洋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11期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广东 深圳 51510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学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各医疗机构对医学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高职类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为例,运用定性研究,探讨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高职类院校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如何突围,进而成长为国家发展所需的医学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困境、突围路径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类专业成为了一个综合性强、实践性高的学科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扎实医学基础、精湛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术人才。然而,高职类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对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稳步上升。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背景下[1],深圳等一线城市激烈竞争尤为激烈,仅有部分毕业生能够进入公立医院、优质就业单位,享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而其他毕业生只能进入小型诊所、民营医疗机构等,面临薪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二)偏好三级甲等医院,忽视基层医疗单位。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三级甲等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这些机构通常具有更好的医疗设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毕业生不返乡就业也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短缺。事实上,基层医疗单位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需要更多的医疗技术人才。

(三)就业价值观多元,滞后就业现象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毕业生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从事与医学相关的非传统岗位;而另一些毕业生则受到当下“躺平”“全职儿女”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出现“慢就业”“不就业”“做兼职而不做全职”等情况。这些滞后就业现象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资源和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二.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现实困境

(一)毕业生专科学历现实与用人单位本科招聘门槛的矛盾

目前,大城市的医疗单位在招聘时普遍倾向于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毕业生,特别是在深圳等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高职类院校医技类专业毕业生往往因学历层次较低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在众多招聘公告中,大部分医疗单位明确要求应聘者需具备本科学历,甚至要求具备英语和计算机证书。这种学历门槛的提高,使得高职类院校医技类专业毕业生求职更加困难。

(二)中西部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短缺与毕业生不愿下沉基层的矛盾

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但要求也更高,高职类毕业生望尘莫及;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愿意前往的毕业生却很少。这种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高职类院校医技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毕业生高企不下的就业期望与艰辛的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许多高职类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他们往往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找到待遇优厚、发展前景好的工作岗位,而忽视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这种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加剧了医疗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使得一些急需医学人才的基层地区难以招到合适的毕业生。

三.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突围路径

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打破困境、破解就业难题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以高校为责任主体,以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为重要力量的就业多元支持系统对破解就业难题、促进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政策保障与公共服务

政府管理部门在促进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为毕业生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就业环境。例如,深圳市政府针对高职毕业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策略,包括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确保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政府不仅通过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选择,而且还积极推动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发展“造岗位”与“给饭碗”[2],为其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在2024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协调市内医院,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及时签订就业协议。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高校:切实发挥就业工作责任主体作用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大课堂的重要责任人。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力推进本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着力点。[3]近年来,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持续加强与深圳市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的联系,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技能人才。

第二,秉持“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针对当下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慢就业”“不就业”等错误思想,学院将“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鼓励学生将初次就业作为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机会;同时,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来校举办讲座,分享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职场,增强对“新就业再择业”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学校持续引导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到中西部去,为基层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三,积极“造血”,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推进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院组建多支“访企拓岗”工作小组,赶赴深圳各大医院、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同时及时巩固“访企拓岗”成效,引进多家医疗机构入校开展专场招聘会,形成“学院访企拓岗——医疗机构到校招聘——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完美闭环。除此之外,学院还举办”百企千岗“专场招聘会,为医护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

第四,加强人文关怀,做细就业指导,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在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通过定期的职业规划讲座、心理辅导课程以及一对一咨询等方式,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目标。对于重点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等,学院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扶,通过开展定向招聘会等方式,降低这些学生的就业门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三)用人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要求

用人单位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也至关重要。近年来,爱尔眼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与学院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通过共同培养、提供实习实践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弥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错位,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华厦眼科医院等知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能破除”学历迷信“,制定合理的招聘需求,注重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专科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四、结语

高职类院校医技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建立以高校为责任主体,以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为重要力量的就业多元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破解当下的就业难题,政府管理部门应切实提供政策保障与公共服务,高校作为责任主体,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导、就业帮扶上都应有所作为,而作为毕业生去向的各用人单位,则应该制定合理的招聘要求,让毕业生真正毕业有去向,就业有渠道,让更多毕业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洁.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分析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8):145-148.DOI:10.16227/j.cnki.tycs.2024.0444.

[2]吴海江.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突围就业阴影[J].人民论坛,2020(24):80-81

[3]胡筱萌.产教融合视角下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策略研究——以轨道类高职院校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4,40(04):108-114.

作者简介:

王洋(1995-5),女,汉族,广东深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与就业指导。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