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一至三年级数学课程设计
引言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有效性逐步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拟设计小学一至三年级以游戏化教学为基础的数学课程,通过主题游戏元素的融入,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强化数学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内容设计
(一)第一阶段:一年级数学课程设计
1.1游戏名称
数的游戏
1.2教学内容
数数、加减、识别数字。
1.3游戏设计
“快乐数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通过数玩具、数楼梯步数等各种数数活动,来认识数字,提高数数能力。游戏可以设计成互动的,如: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数到某个数,或者从数字卡片上找到一串串的数。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使学生记忆数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顺序感和数序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1+1=2这样的简单的数学公式,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到加法的初步概念。“算术接龙”:通过接龙,将数字卡片或计算卡片排成序列,让学生做加法、减法运算的游戏。又如,教师可以拿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运算,使最后的结果与下一张卡片的数字对应。这种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1游戏名称
形的游戏
2.2教学内容
形状识别、空间位置。
2.3游戏设计
游戏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形状,将它们匹配到相应模板上。游戏可以是难度较高的项目,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到复杂的形状组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形状认知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大的任务,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相同的形状的配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反应迅速的能力。在游戏中,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空间位置问题,如找出隐藏的宝藏、通过迷宫导航来提升空间想象力。游戏中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探索,或利用积木或立方体等实体模型、道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空间关系。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概念,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3.1游戏名称
逻辑的游戏
3.2教学内容
分类、比较、逻辑推理。
3.3游戏设计
在这种游戏中,学生要依据不同标准对物品或数字进行分类。例如,他们有可能需要将不同颜色的球或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这样的游戏还可以设计成组内竞赛,让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分类策略。通过这种游戏,学生不仅能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能培养逻辑推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不同物的大小、重量或数量进行比较,练比较大小、排序。游戏可以有一系列的任务,如找出最重的石头、最长的棍子或最少的糖果。使学生掌握比较的语言,如“这个比那个大”或“这个比那个轻”,并在游戏中练习比较符号如〉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语言的基础,理解数量关系。
(二)二年级数学课程设计
1.1游戏名称
数的游戏
1.2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表内乘法和除法
1.3游戏设计
在游戏中,学生扮演探险者,在虚拟的乘法岛上,解决乘法问题,以解锁新岛屿。从简单乘法表到较复杂的乘法运算,每个岛屿上的问题难度逐步加大。学生需要乘法法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策略思维、耐心。学生通过做数学小侦探,解出有关除法的各种谜题。如在糖果店、动物园等不同的场景中做游戏,让学生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譬如,学生要计算多少动物可以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笼中,或要计算每一个学生可以得到多少块糖果。让学生通过这种游戏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除法计算能力。
2.1游戏名称
形的游戏
2.2教学内容
识别图形、几何图形性质。
2.3游戏设计
“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将被打散的几何图形拼凑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游戏中的图形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要识别每图形的特点,找到正确的位置把它们拼凑起来。通过这种游戏,学生能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并提高空间想象力。“几何探险”学生在虚拟的几何世界中,扮演探险家,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游戏可以是各种不同的任务,如:测不同图形的边长、计算图形面积等。而要学生利用几个几何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游戏,学生可以增强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阶段:三年级课程设计
1.1游戏名称
数的游戏
1.2内容教学
多位数加减法、时间的计算
1.3游戏设计
学生在游戏中移动数字卡片,将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解开华容道谜题。例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加法和减法运算做出a+b=c、a b=c等谜题。这样的游戏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加和减的运算,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策略思想和耐心。
“时间大师”: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计算时间差、日程安排等有关时间的问题,提高时间的理解和计算能力。游戏可以包括家庭日程安排、旅行计划等不同的场景,学生需要运用24h制、AM/PM等时间知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应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1游戏名称
形的游戏
2.2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面积、对称和旋转。
2.3游戏设计
学生在游戏中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游戏可以是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者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这要让学生运用面积公式,如A=l\w。通过这样的游戏,能让学生加深对图形面积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游戏中,学生探索、操作不同对称图形,如镜像图形、旋转图形等,提高空间想象力。游戏可设置不同任务,例如找对称轴、画对称图形等。例如180转或镜像对称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对称和旋转的概念。通过这种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程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概念,如“快乐的数数”游戏,或“形状匹配”游戏等。在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交流合作,如在“分类大赛”中通过分类游戏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比较游戏”中练习比较大小和排序。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是重要的引导者和反馈者。同时,他们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反馈,对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知道自己进步了与不足了。再比如,在“乘法岛冒险”游戏中,教师可给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a\ b=b\a的乘法交换律。最后,教师要将游戏化教学与基础课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面积大战”
三、课程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精心创设数学学习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紧密结合。通过设计有吸引力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数学概念,如在“快乐的数数”游戏中认识数字、在“形状匹配”游戏中认识形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交流合作,比如“分类大赛”通过分类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比较游戏”中去练习比较大小、排序。
四、结论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一至三年级数学课程设计游戏是利用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学。我们相信这套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有效的实施策略和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愉悦、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晨.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困境及突破[J].小学生(下旬刊),2023,(09):34-36.
[2]庄悦.寓教于乐发掘潜能——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3,(25):91-93.
[3]蒲戈.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3,(35):75-79.
作者简介:施慧(1973.11-),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大专学历,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