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在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融合建设
青兰,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凸显,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已成为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北疆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内蒙古地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在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融合建设,以期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跨文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融合建设
引言
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显。内蒙古作为中国的多民族地区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还承载着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北疆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风貌,为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因此,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在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的融合建设,不仅是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支持,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
1北疆文化的内涵
北疆文化是指中国北疆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精神内涵,其内涵丰富多彩,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历史、地理和民族风情之中。首先,北疆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贸易往来、西域文明的辐射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得北疆地区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次,北疆文化彰显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包容着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这些民族各自的语言、宗教、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元素在北疆地区形成了多样性和丰富性;再者,北疆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草原、戈壁、雪山等自然景观与牧民文化、游牧生活等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1]。
2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在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融合建设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针对北疆文化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思政教育教师对北疆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可以邀请北疆地区的专家学者或从事北疆文化研究的教授来校开展讲座、研讨会或文化体验活动,让教师们深入了解北疆文化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或者,建立师资交流机制,鼓励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到北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亲身感受北疆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设立短期或长期的交流项目,让教师们到北疆地区的学校、社区或文化机构参观学习,与当地的文化传承者、宣传者进行深入交流,增进对北疆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2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为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在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融合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是关键之举。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涉及北疆文化的课程内容,如《北疆历史文化概论》、《北疆民俗风情》等,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北疆文化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知识。例如,在《北疆历史文化概论》课程中,可以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在北疆地区的历史影响、各民族文化在北疆地区的交融与发展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北疆文化的渊源和特点[2]。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北疆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发展,如哈萨克族传统婚礼习俗的变迁、蒙古族草原文化与环保的关系等;或者采用互动式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对北疆文化的探讨与交流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3打造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北疆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或跨学科研究团队,邀请来自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探讨北疆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例如,可以组织跨学科的研讨会或论坛,让不同学科的专家们就如何将自身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北疆文化相结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跨学科合作的教学活动,将北疆文化元素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例如,在历史学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讲解北疆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交流;在文学课程中,可以选取北疆地区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在艺术学课程中,可以开展北疆民族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学与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北疆文化的魅力。
2.4拓展校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高校可以积极与北疆地区的文化机构、民间团体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共同举办北疆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例如,可以与北疆地区的博物馆、文化馆合作举办北疆文化展览,展示北疆地区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特色;或者与北疆地区的艺术团体合作举办北疆民族音乐、舞蹈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北疆文化的魅力。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北疆地区的文化实践活动或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北疆文化的实际情况,并与当地的文化传承者、艺术家、社区组织等开展交流与合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北疆地区的民族村寨进行文化体验活动,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节庆等活动,与当地居民交流,感受北疆文化的浓厚氛围。
2.5创新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
高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对北疆文化融合教学效果的评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学生综合评价中。例如,对教师可以根据其在北疆文化融合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相关成果纳入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考核机制中;对学生可以根据其在相关课程学习、参与北疆文化活动、完成相关作业和研究项目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北疆文化融合教育中来。
另一方面,可以设立北疆文化研究奖励基金,资助教师和学生开展北疆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例如,设立北疆文化研究课题基金,资助教师开展跨学科的北疆文化研究项目,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同时设立北疆文化实践基金,资助学生参与北疆文化实践活动、社会调研和文化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结论
深入推动北疆文化在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融合建设,将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文化认同与自信,促进跨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地区文化交流,为高校培养具有时代担当和文化自觉的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景莲.巴彦淖尔:以河套文化成效助力北疆文化建设[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4-03-07(001).
[2]侯亚蓉,于宏建.历史学视域下“北疆文化”研究初探——“‘北疆文化’发掘与弘扬高层论坛及学术调研会”综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06):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