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许启亮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10期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中学 27141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深入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维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等教学建议,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育;实践导向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数学核心素养为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这些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需重新审视课堂实践,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标准设定了数学知识的结构,明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层次结构。课程内容的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递进性,通过核心概念的引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网络[2]。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重视思维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在教学实施方面,标准强调教师应注重引导与支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2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解读

2.1 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生运用抽象概念和符号进行思维的能力。抽象思维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提炼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体系。在数与代数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变量、函数、方程等抽象概念,理解其相互关系与内在逻辑。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抽象思维促使学生能够采用图形的几何性质进行推理,建立图形变换与对称的概念。在统计与概率中,学生需要理解数据的抽象表示,掌握概率模型与统计方法,从而分析和推断数据背后的规律。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对数学符号的运用,学生需熟悉数学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能够在复杂的数学表达式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化与转换。

2.2 数学应用能力

在初中阶段,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还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与技巧,能够熟练运用方程、函数等工具描述现实情境,并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空间与图形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与关系,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与工程测量。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应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用统计图表和概率模型进行推断和决策,这在科学研究与社会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2.3 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掌握逻辑符号与命题的基本概念,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涵盖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能分析命题的真值。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学生利用解析几何、函数性质等内容,培养对数学模型的逻辑思考,建立清晰的推理过程。在几何学习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需利用公理、定理及其证明过程,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演绎推理,建立系统的几何知识框架。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同样需要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需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特征,进行合理预测与判断。

2.4 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能力涉及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图形表示,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数学思想与结论。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享观点,促进思维碰撞,增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中,学生应掌握数学术语与符号的规范用法,能够自如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及其解法,分析与讨论不同的数学思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解题结果,还要清晰表述解题过程中的推理与方法,使他人能够理解其思考路径。在几何学习中,学生应能够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表达几何关系与性质,进行直观的数学交流。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需熟练运用图表与数据,清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并能解释其含义。

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建议

3.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思考。可以围绕“代数表达式与方程”这一知识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想要买若干个苹果与橙子,已知苹果每个3元,橙子每个2元,假设总支出不超过30元,求小明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苹果与橙子”。这一问题涉及代数表达式的建立,还要求学生在理解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变量分析。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利用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探索不同组合的解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彼此的思路,促进思维的碰撞。在得出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运用逻辑推理能力,逐步验证其解的合理性。对于找到的解,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图形工具,如坐标系,直观表示出不同组合所对应的点,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代数与几何关系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代数表达式的构造与方程的解法,同时锻炼其逻辑推理能力。

3.2 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全面评估,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在数学教材中,围绕“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这一知识点,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的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运用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教师能够评估其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作业可以为一些开放性问题,这将考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为促进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引入学习日志的形式,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收获,定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效果。课堂末尾的反馈环节也是多元化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采用提问、集体讨论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

3.3 实践导向课程设计

以“概率与统计”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真实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主题可以是“班级学生的运动喜好”,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问卷,收集同学们对不同运动的偏好数据。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需要计算每种运动喜好的比例,并使用概率的基本概念,估计其他班级的运动偏好,这将增强其数学应用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汇报,每组需总结数据分析的结果,探讨运动喜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同学们参与更多的运动。

结语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其在数学领域的深度理解与灵活应用。数学教育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与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启虎.初中数学模型观念层级体系与教学耦合研究——新课标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导向与回归[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3):62-65.

[2]胡增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J].名师在线,2023,(21):58-60.

[3]方从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30):145-1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