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借趣味之力,提升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和教学缺乏互动等,探讨了实施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三种主要方法:通过开展课堂游戏环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采取故事识字法,将识字过程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这些途径旨在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低年级
趣味教学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和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奠定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趣味性教学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课堂游戏、故事识字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其次,趣味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当今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
许多教师仍然沿袭着讲解、板书、背诵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递知识,但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长时间的静坐听讲容易使他们感到枯燥和疲惫,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教学内容缺乏游戏元素,未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不仅能够带来乐趣,还能促进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然而,在当前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游戏元素的应用并不普遍。即使有教师尝试引入游戏,也往往局限于简单的问答、拼写比赛等形式,缺乏创意和深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缺乏互动
在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下,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记笔记、背诵,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双向交流和互动。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严重不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分享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课堂却缺乏这样的互动环节。学生往往被要求独立完成作业,缺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还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技能方面的发展滞后。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途径
(一)开展课堂游戏环节
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通过游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等角色,通过模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找妈妈”的寻宝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道具,如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的图片,以及代表不同地点的卡片(如池塘、草丛、河边等)。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教师向队长展示一张图片或道具,并告诉队长这是小蝌蚪要找的对象或地点。队长需要带领队员通过提问和猜测的方式,找到正确的图片或道具,并依次找到小蝌蚪的妈妈——青蛙妈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和提问,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采取故事识字法
故事识字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字词,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树木相关的有趣故事来引入新课,故事中穿插着本课需要学习的生字词。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树苗成长的故事,故事中提到各种树木的名称和特点,如杨树的高大挺拔、榕树的茂盛枝叶、梧桐树的像手掌一样的叶子等。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手指着黑板或PPT上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建立字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课堂游戏环节。例如,可以开展一个“我为树木挂名牌”的游戏,教师出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学生则根据课文描述的树木特点,为每个树木挂上写有名称的名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片,回忆课文内容,并准确地说出树木的名称。这个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的学习,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问答环节或知识竞赛,如“树木知识大挑战”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树木的问题,如“哪种树木的叶子像手掌?”“哪种树木被称为活化石?”等,让学生抢答或分组讨论后回答。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能够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还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羿射九日》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如太阳炙烤大地、人类生活艰难、羿射日的英勇场景等。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到课文的故事情境中。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如太阳炙烤大地的声音、羿射日时的紧张气氛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通过动画或音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如,可以将生字词以动画形式呈现,让学生跟随动画的演示进行跟读和书写练习。同时,还可以将重点句子以高亮或变色等方式突出显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句子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式教学。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多媒体上进行作答。通过即时反馈和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结束语:通过实施趣味教学,如开展课堂游戏环节、采取故事识字法以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些途径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紫燕.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思考[N].山西科技报,2024-09-06(B07).
[2]赵涓.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语言能力——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4,(04):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