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模式现状与创新实践研究

张小英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12期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教学研究室 737300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慧教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其在线教研开展得如何?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教研的现状如何?对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效果怎么样?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研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从资源整合、技术应用、教师参与和教研流程等方面明确了当前教研模式的现状,基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模式创新实践策略。

关键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研模式;现状;创新实践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和影响力日益凸显,但目前存在着利用不充分、教师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平台资源,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教研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推动平台教研模式的优化,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一、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模式现状

1.教师参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的现状不乐观

教师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研活动的核心力量。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平台进行教研活动,但他们的参与程度和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2024年3月28日开展了中小学网上教研活动,截至5月16日,共有34.6万人看过这一教研活动,评论数1241个,这说明参与教研的教师数量较少。一些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深度教研,积极参与在线交流等活动,但有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使用平台功能,缺乏深入的探究和实践。对于此现状的调查问题为“您使用平台进行教研活动的频率如何?在调查的50名教师中,总是利用平台教研的有3人,占比6%,有7名教师从未使用过平台教研,这说明,目前教师使用平台教研的意识淡薄,利用率不高。

2.部分教师对平台技术的应用熟悉程度较低

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多种教研工具和技术支持,如在线备课系统、在线评课系统、教研数据分析工具等。但依据调查,教师对于平台技术应用普及程度并不均匀,导致部分先进的教研工具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调查问题是:“您对平台提供的教研工具和技术支持的熟悉程度如何?”设置了从非常熟悉到从未使用过这样的5个选项,其中14%的教师认为不了解智慧教育,有18%的老师了解一些,只有8%的教师表示非常熟练运用。

3.教师对平台教研资源整合的能力较弱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了海量的教育教研资源,然而,许多教师在筛选和查找所需资源时会感到费时。此外,教研相关的资源更新速度较慢,部分资源可能已过时,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调查设计的问题为“您在寻找教学所需教学资源时,通常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在调查的50名教师中,有20名教师通常花费30分钟—1小时时间,只有5名教师花费较少的时间能找到所需资源。

4.教师对平台教研流程了解程度不足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教研流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简化。通过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地进行在线交流、协作备课、共享资源等活动。但部分教师对平台教研的流程设计和执行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我们对50名教师的调查情况得知,只有11名教师对平台教研的流程很清楚,知道每个步骤如何进行,占比22%,但14%的教师不了解,也从未关注过平台教研。

二、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1、学校积极创建智能化教研环境

智慧教育平台拥有智能化的教研环境,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还能激发他们的教研热情,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学校可以全面引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们通过平台可以上传海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习题等,从而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智能化的环境中,平台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了教师们的教学偏好和学生学习习惯,会为每位教师推送符合其教学风格的资源推荐。无论任何学科的教研活动,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找到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教学资源,并进行了个性化修改,使教学更加贴合学生需求。

2、多种方法并举,优化教研流程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支持下,有必要对教研流程进行优化。但在优化教研流程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和环节之间的衔接,在在线协作和交流环节,有多种协作工具和交流方式可以选择,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在数据分析环节,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得反馈和建议。在教研过程中,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对教研流程进行优化,传统的教研会议需要教师们面对面交流,但在平台上,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在线研讨。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教师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这种优化的教研流程大大提高了教研效率和质量。

3、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构建在线教研共同体

目前的智慧教育平台上,有名师教研、教师教研、教研动态,除此之外,还有各学段的教研共同体。下一步,“平台将继续整合国家、省、市、县、校数字化教研资源,集合各省各学科中最优秀的教研力量,推广优秀的教学范式和教学成果,支持跨区域、跨城乡精准教研帮扶,推动教师素养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1]。在教研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共同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讨等。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并开展合作,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新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形式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支持下,要创新教研形式,使得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在线研讨功能,组织教师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微课制作工具,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并分享到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利用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这些创新形式不仅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还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和创新精神。

5、建立科学的平台教研反馈与评估机制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反馈与评估机制。反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利用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教师一定要有建设者意识,主动积极评价和反馈运用平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总结经验,思考改进策略,让平台资源真正服务于一线教育教学”[2]。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模式现状及创新实践。通过对基于智慧教育平台教研模式的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利用智慧平台教研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难以有效得达到教研的需求。基于这些现状,探讨了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研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学校要积极构建智能化教研环境,实现教研资源的数字化;优化教研流程,教研共同体的建立等措施,以促进教研活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栏目正式上线[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403/t20240328_1122884.html 2023-03-28/2024-05-17.

[2]罗洪.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启校本教研智慧新路[J].2023(7):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