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鞍山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摘要:鞍山市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从制定科学的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部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要实现鞍山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数字化“四产”创新融合发展等领域进一步探究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智慧城市 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升国家竞争力,从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化的必然选择。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
1.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互联网应用场景,促进了移动应用的广泛创新,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
2.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参与到生产制造、消费、流通等环节,推动了商业应用和业务洞察力的提高,有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表现为基于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新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最终结果,表现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创新等方面。
(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
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创新模式的转换,提升创新的速度。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圈。联盟内企业强化安全保障,通过平台间的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应急处理等方式实现创新要素无缝对接。通过协同创新、协同制造,推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成果转化。使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的同时,塑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
2.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层面打通应用、创新价值链的全连接,实现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借助系统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方案、在线支持服务、研发或设计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网络化增值服务等实现“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并通过智能制造与服务相融合,实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型制造业质量供给,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宽了消费服务的时限和地理范围及特定场景需求,有效释放了消费潜能。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决策,拓展消费的增量空间,推动了消费升级。尤其是数字要素的融入培养了消费者在智能产品、在线旅游、数字娱乐和健养等新型消费习惯,促进了这类消费品的产品创新,扩大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消费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求动态平衡。
二、鞍山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基础
鞍山市产业基础雄厚,有超过7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钢铁及深加工、菱镁等传统产业发达,光电显示、输变电装备、磁动力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数字化场景资源。鞍山市通过制定科学有序的计划目标、项目任务与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鞍山市聚焦全面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鞍山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鞍山市加快 5G 通信网络建设工作方案》《鞍山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明确工信部门负责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以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为工作重点;科技部门负责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融通创新。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并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重点打造“一园五区”即数字产业园、钢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矿山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菱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区、“网红”经济示范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场景赋能、数字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鞍山市从加快推进5G技术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软件服务产业、突破前沿数字产业、建设数字产业园等方面发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成功入选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截止目前,鞍山市累计建设5G基站5000余个,“上云”企业700余家,10项软件产品通过认证。鞍山市以信息技术创新、数字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动力,以数字化应用为重点,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骨干数字企业。世界首个“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项目实现工业化应用;全国首个铁矿行业数字矿山联合创新中心在鞍山成立;鞍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辽宁优迅科技成为国内唯一可生产国际先进水平高端光器件产品的企业,总投资7亿元的辽宁紫竹高端智能工厂项目完成可行性论证。
(三)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及关联产业项目建设,培育良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鞍山市充分发挥钢铁、菱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以鞍钢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兰人工智能科创生态中心项目、辽宁优讯WDM高速远距离传输激光器项目等为突破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级项目资金支持和省级“接榜挂帅”项目,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及关联产业项目建设。从而使企业与外界建立全方位联系,促进了自身产业生态的成长和重构,实现企业数据和产业数据的共享和良性互动。通过深化与深兰科技东北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研究院、哈工大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培育引进数字化龙头企业和专业人才。鼓励优势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和生态建设,打造“上云”标杆企业,形成良好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扩大企业整体数量。
(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已建成,数字政府、智造鞍山建设初见成效
鞍山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编制了数字经济发展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印发《鞍山市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鞍山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试行)等》等文件,着力解决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使政府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水平显著提高。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潜能,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制定《高新区“百人进千企”企业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立足做到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优化环境、吸引人才,通过创新、示范、优化实现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区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三、鞍山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路径分析
(一)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计划
鞍山市要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为牵引,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源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区域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产业聚集和互补效应。以释放资源优势,做大规模效应为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对产业整体规划。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做好围绕钢铁深加工、菱镁、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延伸,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数据供应链。利用鞍山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在打造鞍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钢铁行业中心的同时,吸引行业头部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来鞍投资,著名企业、著名品牌落户鞍山,促进产业链向更高层级提升,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二)支持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智慧金融服务
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能使金融服务与社会生活、生产场景深度融合,实现金融场景化、风控数字化。通过科技平台整合生产经营数据为产业新发展赋能,提升产业整体效益。鞍山市政府要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根据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精准出台和实施金融服务政策,以专项资金、金融扶持形式鼓励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虚拟数字化生产资料等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还可以通过兑现政府贴息、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龙头企业、上市企业的政策资源倾斜力度,使之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带动效应。
(三)强化科技协同创新,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鞍山市要立足本地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钢铁、菱镁、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搭建以鞍钢、海镁、森远、聚龙、福鞍、华冶、迈格钠、七彩化学、亚世光电、紫竹等企业为龙头,具有鞍山特色跨领域协同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品牌塑造。全力打造世界级精特钢、钢铁深加工基地和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领先技术驱动高质量品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在国际市场的突破,扩大鞍山市优势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鞍山市要通过推动钢铁、菱镁、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存量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用好采用新型生产模式、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等的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培育市级以上数字化标杆企业,并优先在龙头企业内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建设标杆、样板工程。通过进料、生产、包装等设备的联网,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从而助力企业延长产业链,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促进“四产”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四产”创新融合发展
通过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创新创业等措施,支持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四产”加快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进程,延伸“吃住行游购娱”数字化产业链。在充分挖掘鞍山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化文化赋能的基础上,以钢铁文化、玉石文化、温泉文化、千山文化为中心,将森林、温泉、冰雪等健康、体育要素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内涵丰富、有科技含量、有地方特色、有人文情怀的文化、体育、康养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北方国际健康城、新华文化产业园、玉皇山体育小镇、新松智慧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举办梨花山地马拉松、全国群众自行车骑游、都市圈篮球、乒乓球邀请赛等赛事活动,开展冰雪嘉年华、自行车骑游等全民健身活动,拓展消费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文旅、体旅、康旅消费升级。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以提升“四产”的科技含量和绿色元素为重点,增加优质数字产品供给。通过VR、AR结合3D、5G 等高科技手段,让消费者感受“云旅游”、“云直播”的魅力,从而引导和培育数字消费、智能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
(五)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鞍山产品的“云消费”“云签约”
鞍山市要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红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大企业以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为立足点加强网络品牌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集群作用,形成“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电商集群模式;支持农业合作社、散户围绕鞍山地标产品(南果梨、香菇)打造自身网络销售品牌,或通过搭建网上技术服务平台+线下公共服务平台方式为散户提供电商创业公共服务。指导企业通过APP、小程序或现有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也可以通过整合鞍山的商业资源及鞍山云、西柳之星、游鞍山等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链。倡导网红公司与各产业企业的融合对接,探索具有鞍山特色的电商直播发展新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网上促销”等形式全面推介鞍山市优质工业产品和地方特产,既能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扩大相关产业影响力,也可以解决鞍山市部分企业供应链不畅、产品积压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总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鞍山市必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并通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鞍山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品.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J].中国商论,2020,(3).4-5.
[2]闫德利.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其主体属于实体经济[J].中国信息化,2019,(7).11-12.
[3]唐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9,(24).129-132.
[4]刘锐,李艳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当代经济,2022,(7).3-8.
作者简介:
罗刚毅(1967——),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