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聚焦集体教学场景下幼儿表征的洞察与教学策略革新:“以学为翼,驱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深受华爱华教授关于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必要性的启迪,借助对不同领域集体教学场景中师幼互动实例的深度剖析,揭示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时遭遇的挑战,并阐述教师如何聚焦幼儿行为表征,实践“以学为翼,驱动教育”的新理念。
【关键词】集体教学场景;幼儿行为表征;“以学为翼”;洞察与解析;
华爱华教授曾指出,观察是通往幼儿心灵世界的钥匙,是教育规划与行动的基石。通过细致观察,教师能捕捉幼儿成长的瞬间,绘制出更符合其需求的教育蓝图。然而,当前关于幼儿行为观察的研究多集中于自主游戏领域,集体教学场景下的相关研究则显得较为匮乏。这导致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观察”的重要性,难以精准把握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阶段,从而影响了教学规划的有效性。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探索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如何有效观察幼儿行为,解读其行为表征,实践“以学为翼,驱动教育”的理念。
一、实践案例的深度剖析
(一)大班美术课堂:洞察与智慧的展现
新学期的第一节美术活动,新来的教师注意到幼儿的作品中人物描绘仍采用火柴人、无发型等简化形式,经过深入分析,教师认为幼儿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理解不足,对人物特征缺乏细致的理解。于是,教师精心策划了下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我的好朋友”。在这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比、观察、欣赏等手段丰富幼儿的人物表现技巧。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学会观察人物的特征和细节,用画笔勾勒出更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一案例表明,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表征,教师可以洞察到幼儿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大班数学活动:识别与回应的碰撞
数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点心后,组织幼儿统计数量。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幼1:可以按住一个,然后一个一个数。
教师请幼儿上台演示——幼儿按住外圈上的一个贴纸,进行外圈的环形计数后再数了内圈的贴纸。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幼2:可以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
师:这是个不错的方法。还有吗?
幼3:就是画一个圈数一个。(在教师的邀请下,幼儿上台演示了画圈的标记法)
师:这个方法非常棒,这样数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纷纷展现出自己的计数策略:幼1采用环形计数法,幼2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计数,幼3则创造性地采用画圈标记法。这些策略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计数能力,还蕴含着幼儿们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和解决方式,是他们数学思维的生动体现。面对幼儿们多样化的计数策略,教师的回应却显得有所欠缺。面对幼1的环形计数策略,教师未予以回应,可能是教师未能识别该策略,因此选择了忽视。面对幼2和幼3的表现,教师虽给予了肯定,但同样没有深入挖掘这些策略背后的数学思维和逻辑,也没有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计数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这种回应的不足,不仅错失了提升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良机,也可能让幼儿们对自己的计数策略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无法在不同的计数情境中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
(三)幼儿记录表征:忽视与重视的差别
集体教学教师会根据活动需要投放记录表,但一直以来记录表的真正价值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时间关系,分享环节通常采用的是“以点带面”的形式,导致多数幼儿的记录表未被关注、展示或讨论。而活动后,记录表往往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常常被束之高阁或弃之不顾。
幼儿的记录表征是幼儿知识掌握、技能学习和情感思维的外显表现,是幼儿将体验、经历转化为知识的重要过程。若教师充分认识到记录表征的价值,可以将记录表作为幼儿成长档案的一部分,记录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变化;可以将记录表作为教学资源,用于后续的教学活动或课程设计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记录表,整体把握班级幼儿在认知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需要;可以针对幼儿在记录表征中展现出的个体差异,一对一地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模式和发展趋势,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方向,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指导。
二、挑战与困境的深度反思
(一) 集体教学的难题
在集体教学中,面对众多幼儿,教师难以逐一观察互动,导致活动往往成为少数“佼佼者”的舞台。
(二)专业知识的匮乏
在观察与解析幼儿行为时,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包括领域知识和通识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这些知识的支撑,难以准确理解幼儿行为表征的深层含义。这导致教师在回应幼儿行为时,往往选择忽视或简单回应,无法发挥观察与解析的真正价值。
(三)即时回应的挑战
集体教育活动的既定目标和时间限制了教师的回应空间,时常难以及时、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
三、“以学为翼,驱动教育”的策略实践
(一)丰盈知识,强化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
1.深化专业知识
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包括对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领域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幼儿生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广泛认知。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教师才能意识到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表达表征的重要性,才能准确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动因,构建出满足幼儿发展的教学规划,制定符合幼儿需求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应通过参与培训、研读专业书籍、参与教学研讨会等途径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积极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2.强化回应机智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敏锐地识别幼儿表达表征的意义,捕捉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点和亮点,并给予及时的回应、讨论或分享,便能引发他们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促发幼儿的思维碰撞和智慧火花,帮助形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案例2中,教师若敏锐地识别了幼儿多样化的数数方式,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和分享,这不仅有助于幼儿了解不同数数策略的优缺点,学会在特定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还能提升幼儿的计数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回应机智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后及时回顾反思活动中回应策略的适宜性,思辨更有效、更机智的回应策略,不断提升回应机智。
(二)精准识别,智慧介入,引领幼儿个性化成长之路
教师是幼儿的观行为的观察者、需求的精准识别者以及成长路径的智慧引领者。当我们意识到幼儿表达表征的重要性之后,更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细腻的思量和科学的策略,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1.精准识别
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记录表征、语言表达,教师可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各年龄阶段发展目标、各领域的核心经验和特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等作为依据识别其“意义”。以案例2为例,教师重视数学学习的情景化,关注计数的基本原则这一核心经验,便能精准识别该环节中3名幼儿表达表征的计数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和梳理,便能进一步向幼儿澄清数数的基本原则和不同策略,促使幼儿在计数活动中不断省思自己的计数方法。
2.智慧介入
基于对幼儿行为的细致观察与深入分析,要想促进幼儿的发展,便需要量身定制并实施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的支持,才能有效助力幼儿跨越学习障碍,突破成长瓶颈。以案例1为鉴,经过深入的洞察与剖析,教师发现这是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匠心独运地规划了后续的教育蓝图:继续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巧妙运用对比观察、细致鉴赏等方法,全方位提升幼儿的人物表现技巧。而针对案例3中提到的幼儿的记录表征,教师发现的可能是个性化的表达。点数错误的幼儿存在的原因便可能大相径庭:可能是还无法手口一致点数、可能存在漏数或重复数,可能是不会书写数字等等。针对此类情况,便需要教师进行一对一倾听,细致分析每个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和介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点,为其创造更多展示自我、发展潜能的机会。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幼儿突破学习瓶颈和发展障碍,确保幼儿得到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深化专业知识、强化回应机智,以及精准识别与智慧介入指导等策略的有效实践,“以学为翼,驱动教育”的理念在集体教学场景中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体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更加精准地契合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阶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华爱华. 幼儿园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03).
[2] 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3] 张文新. 儿童发展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4] 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6] 黄瑾,田方.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 南京: 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2015.
作者姓名:钟信花
身份证号:350722198704211221
银行卡:6212261408000219026
联系方式:15980094143
地址: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万盛凤凰城8号楼605
邮箱:4185782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