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凸显学生主体的“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践探究

田凤艳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27期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工作需要将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学,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其中,“以学定教”策略本质上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本质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文针对“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践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学生主体;以学定教;小学语文

前言: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学变革。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以学定教”策略则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该策略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确保教学能够精准对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将围绕新课标背景下“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展开深入探究,旨在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学定教”策略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与学习需求,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果[1]。

(二)促进个性化与全面发展

“以学定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通过分层教学、差异化指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教学效率与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以学定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动态调整的过程有助于优化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这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新课标背景下凸显学生主体的“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践路径

(一)着眼学生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学定教”的实践需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需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出发,科学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学与学习的和谐统一。通过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能够构建与“以学定教”相呼应的教学目标体系,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指引[3]。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曹冲称象”一课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识字与写字能力,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曹、称、柱”等,并理解这些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目标为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这相当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二)尊重学情,把握课堂主线

“以学定教”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与学习规律等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抓住课堂主线,使得语文教育更加生动、真实和有效。通过整合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尊重其认知特征与学习规律,教师可以层层递进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期望实现深度学习,促进高效生成。

譬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灵活调整教学难度,以尊重学情。例如,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大意。随后,针对学生的阅读难点,如文中出现的长句、复杂情感表达等,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小女孩为何会在寒冷的夜晚卖火柴?”“她的幻想反映了什么?”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这既尊重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成功把握课堂的主线,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4]。

(三)任务导学,促进认知生成

在“以学定教”的实践中,任务导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促进认知生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课文中情景发生的过程,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课文内容,促进认知生成。例如,教师可以从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入手,提出“周恩来总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周恩来总理的志向对你有何启示?”“你为何而读书?”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主题。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认知的生成。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着眼学生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尊重学情把握课堂主线以及任务导学促进认知生成等方法,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并优化教学效率与质量。“以学定教”不仅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期待“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侯平. 以读促学 以学定教 以教传道——浅析小学四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C]//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2024年第五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三交镇前陡泉寄宿制小学;, 2024: 4.

[2]龚海霞.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以学定教”理念的探索路径研究——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 [J]. 试题与研究, 2024, (21): 153-155.

[3]章衎. 以学定教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探究 [J]. 陶行知学刊, 2023, (01): 83-85.

[4]吴成慧. 把握重点 以学定教 提高实效——例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C]//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5: 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