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创新

刘彩霞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30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201418

摘要:基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确定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创新,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检验课程思政成效,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良好思政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线上线下;课程思政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为过程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以及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与实践。培养学生监测、控制和优化过程装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肩负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经过五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创新教学,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

1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结合我校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定位及过控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深化教师的育人理念,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学习思想融入教学过程,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该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为:挖掘基于本课程的政元素,凝练课程思政目标,打磨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切入课程知识群,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融为一体。借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和网络资源,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并制订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2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分类

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如在过程控制装置设计章节,引导学生具有职业敬畏,培养对产品负责、对技艺不断磨练、对行业执着坚守、对领域扎实专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环节,强化工程思维,理解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联系,树立崇尚实践、科技兴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教学互动与打磨,锤炼出思政元素。包括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职业道德与工程伦理,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在过程控制领域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的艰辛历程,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分析过程控制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创新案例,如新型控制算法的提出、智能仪表的发明等,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如因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因数据造假引发的质量问题等,深入探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使学生明白在过程装备控制工作中要遵守行业标准、注重质量安全、保护公众利益。

课程项目环节,无论是线上小组讨论、方案设计,还是线下实操、系统调试,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也是现代工程领域必备的素养。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线上教学环节

3.1.1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

录制线上教学视频,适时插入思政案例讲解片段。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时,引入因控制系统不稳定导致化工生产事故的案例视频,分析事故原因中涉及的人为疏忽、违规操作等职业道德问题,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1.2 线上讨论与互动

设置线上思政讨论话题,如“结合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谈谈如何在工业4.0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平台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环保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内容的理解。

3.2 线下教学环节

3.2.1 课堂讲授

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讲解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如在讲解自动化仪表的校准与维护时,强调精准测量对于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类比在人生道路上要坚守原则、保持正直,才能确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准确无误。

3.2.2 实践教学

在项目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项目中考虑安全、环保等社会因素。

4 教学方法创新

挑选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过程装备控制案例,如“某石化企业过程控制系统优化项目中的节能减排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实际的过程装备控制工程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技术问题,并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项目团队组建时注重成员的多样性与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包容与合作精神;项目汇报中要求学生阐述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5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知识与技能考核环节,增加与思政相关的试题内容,如分析某一过程控制事故中的人为因素与职业道德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检验学生对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思政讨论的积极性、对思政案例分析的深度等。通过学习平台记录的数据进行量化评价,如发帖数量、点赞数量、讨论参与度等。项目环节,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表现、职业道德遵守情况等。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收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思政素养的提升表现,如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转变、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加深等,为全面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供依据。

6 结论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思政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也为其他工程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

[3]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