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思政课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谢伟群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31期
龙川县通衢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重、缺乏合理的教学计划等。基于思政课一体化的背景,本文提出了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多样化、利用“探究”扩展课程形式和内容等教学策略,旨在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对过多的束缚和管教产生抗拒心理,对道德与法治符号的学习兴趣不足,难以展开有效的学习。

(二)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重

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重,过于重视应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未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功能。

(三) 缺乏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计划,缺乏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和活动评价,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浪费了大量时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要点

(一) 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多样化

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化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吸引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的多样化。

(1)创新课程形式

创新课程形式,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五·四”运动纪念日主题演讲、歌唱或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道德水平,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2) 利用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视频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3)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道理。例如,在教学“交通安全”时,可以模拟十字路口,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二) 利用“探究”扩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和内容

在指导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切实提高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通过“探究”的方式扩展课程形式和内容。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较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如小组学习、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2)鼓励探究与实践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环保小卫士,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重视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展示、角色扮演、团队任务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

三、具体教学策略

(一)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或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诚实与不诚实的后果,从而加深他们对诚实守信重要性的理解。

(二) 案例分析法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通过讨论校园欺凌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处理冲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判断力。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和角色意识。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环保小卫士,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角色扮演法能够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多媒体教学法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法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四、家校合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家长会、家访、微信沟通等。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通过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多样化、利用“探究”扩展课程形式和内容等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兰.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 . 2024 (14) :67-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