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的实践研究

陈雨婷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33期
兰溪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这些工艺美术作品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技艺传承、创新发展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都亟待新的动力和支持。

关键词:数字化;工艺美术;实践研究

引言: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得以在学校教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艺美术作品的保存、传播和展示效果,还能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意味着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与实践之中。

一、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的作用

(一)技艺传承的创新与延续

传统工艺美术往往依赖于口传心授和师徒制等模式进行传承,这种方式虽然富含深厚的文化情感,但受限于地域、时间和人数,难以广泛传播。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等,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展示、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远程学习复杂的工艺技巧,甚至模拟实际操作,从而极大地拓宽了技艺传承的边界,确保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延续。

(二)文化教育的深化与普及

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数字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数字媒介,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接触到高质量的工艺美术教育资源,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普及。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

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可以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利用数字软件进行设计、修改和模拟,探索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之路。这种跨界的尝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为传统工艺美术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二、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在推动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的实践中,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是一项核心策略。这一资源库集成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图片、视频和三维模型等丰富材料,全面覆盖了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以及深入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介绍。以初中美术课程开发蒙古族传统美术图案课程为例,学校建立了一个详尽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其中包含了海量的蒙古族传统图案图片,这些图案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资源库还收录了专业的教学视频,详细展示了蒙古族图案的设计法则和传统技艺,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技艺传承的现场。更为先进的是,资源库还提供了三维模型,使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观察和理解图案的构造,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美术的理解。学生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仅拓宽了学习视野,激发了创意灵感,还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促进了蒙古族传统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实践策略的成功实施,为其他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数字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互动

在小学美术“青铜器”教学实践中,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被创新性地应用于创建互动式教学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运用数字影像技术,不仅解构了青铜器的复杂造型,还通过重构器物意境,使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古代文明的辉煌。借助《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门节目的资源,以及“数字博物馆”等App,学生得以在沉浸式的环境中近距离观赏青铜器,感受其历史沉淀和艺术魅力。更进一步地,教师利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层叠加模式,引导学生绘制青铜器的结构透视图,这一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揭示了青铜器内部构造的奥秘,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古老器物的设计智慧和使用功能。这种融合了数字技术的互动式教学,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三)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在推动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与学校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中,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小学的《中国龙》案例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践典范。该校教师通过将美术课程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龙的造型演变、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还巧妙地将数学的空间构造、物理的力学原理等跨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被鼓励将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利用多样化的材料和创新的造型手段,自由发挥,创作出既富含传统文化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中国龙”作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证明了跨学科融合对于促进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搭建数字化展示与交流平台

搭建数字化展示与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同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平台可以包括学校网站、社交媒体、在线展览等,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受众。学校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工艺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平台,并通过平台与其他同学、老师以及校外专家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展示与交流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结语:

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不仅是对古老技艺的一次现代化复兴,更是对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路径,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度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化赋能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超华,张朋.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学校传承的实践研究——以中职学校为例[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4,(04):91-93.

[2]马传山,陈慧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路径与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4,26(06):3-6+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