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PBL模式下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肖亚勤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33期
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 361026

注:本文系厦门市第六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编号X604《基于PBL的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强调学科融合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需多元教学激发阅读及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聚焦于 PBL 模式在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阐述通过与道德与法治、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方法,旨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综合素养及跨学科整合能力,为小学阅读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范例,助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实践思维。

关键词:PBL 模式;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跨学科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阅读习惯和综合素养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PBL模式这一基于问题导向,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给小学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一起长大的玩具》一书贴近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并借助PBL模式连接多学科,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进知识迁移和整合应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打开多元探索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一、PBL模式下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价值

基于PBL模式的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一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导向和多学科融合,使得阅读不再枯燥乏味,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对图书的探究[1]。其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当学生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时,就会在传统的游戏体验当中感受到道德规范的存在,比如合作和诚信的特质;在美术课所联系的创造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语文阅读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多种能力共同发展。

二、PBL模式下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方法

(一)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跨学科教学,将《一起长大的玩具》的阅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地结合,不失为一次别出心裁而又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教学实践。目的是通过对传统游戏的深入介绍与亲身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传统游戏特有的魅力,深刻认识到传统游戏对道德教育层面带来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

导入环节,教师要用生动形象而又简单明了的语言为二年级学生简单地讲解传统游戏丰富多样的类型和鲜明而又别具一格的特色。如提到踢毽子游戏时,可以介绍毽子制作的原料、种类繁多的踢法及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情况;讲跳绳游戏,阐述了单人跳绳的速度技巧、多人跳绳的合作方式等。通过这几个直观的引入,全面激发了学生们心中对于传统游戏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而为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体验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巧妙地安排学生参与到如“拍电报”和“撞拐拿礼品”这样的传统游戏中。在“拍电报”游戏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电报的传递情景,用鼓掌、跺脚来传达简单的信息,既测试了学生的反应速度,又测试了学生的记忆力,更是使其在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气氛中体会到了传统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支撑报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决出胜者获得礼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深深感受到在团队合作中,沟通和配合的关键性。游戏中,学生心无旁骛,课堂上回荡着笑声,真真切切地体验着传统游戏特有的魅力。反思环节更使这一教学向纵深方向延伸,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刻反思传统游戏给个人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例如,在讨论“跳皮筋”游戏时,学生们认识到遵循游戏规则是诚信的体现,而轮流跳皮筋则是公平和分享精神的体现,使传统游戏道德教育内涵真正内化于学生自觉的行为准则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发展。

(二)与美术课相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美术课紧密相联,开展跨学科教学给《一起长大的玩具》学习增添了绚丽而有创见的层面,中心目的是借助于美术创作特有的表达形式,巧妙地指导学生有机地把书本上刻画的富有稚气的玩具形象与传统游戏中的经典元素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能爬行的玩具”。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呈现一组精美、造型多样、能爬能跳的玩具高清照片,捕捉到了二年级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的眼神,全面燃起了学生心灵深处创作灵感的火种[3]。这些照片涉及从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形态到爬行动物玩具,再到科技感十足的机械爬行装置等内容,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开启了一扇创意之门,让其跃跃欲试。在讲解部分,教师对纸弹簧这一重点制作要素的折法技巧进行详细介绍,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如纸张的选择、折叠的角度与力度等,确保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一基础技能。接着,教师又进一步讲解了怎样巧用纸弹簧使玩具具有灵动爬行能力的方法,并重点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常规,强调创新性和实用性完美融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充分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能爬行的玩具”创作中。一些同学受书上铁皮青蛙的启发,把它变成了一种神奇的青蛙玩具,长着彩色翅膀,能跳会爬;有些同学则在传统游戏中加入陀螺元素,设计了旋转爬行的陀螺机器人。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创作氛围,学生小手剪一剪,折一折,贴一贴,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一点点地变成了现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PBL模式的小学二年级《一起长大的玩具》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效果。在与道德和法治以及美术学科的协同教学中,学生既加深了对图书内容的认识和感受,又从传统游戏的经验中吸取道德的养料,在美术创作中焕发出创新活力。该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今后,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重视和积极实践这类教学模式的创新,给小学阅读教学带来持续的生机,帮助莘莘学子能够在多元融合教育大环境下茁壮成长,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1):19-21.

[2]张左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31):27-29.

[3]徐雪飞.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12):117-1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