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对2024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要:2024 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紧密贴合儿童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插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融入集体、了解社会规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故事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建议方面,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在孩子们初入小学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成长的道路。这本教材精心编排,以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活动和鲜明的画面。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这本教材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精髓,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能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助力孩子们在道德与法治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一、对2024 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以《人人爱护公物》为例
(一)主题明确且贴近生活实际
《人人爱护公物》这一课程主题明确,聚焦于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和行为。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校园生活,对学校及周围环境充满好奇。而教材中提出的爱护公物主题,紧密贴合他们的日常生活。从识别公共环境中的安全标识,到安全有序使用和爱护公共设施,再到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例如,学校的桌椅、黑板、操场设施等都是公物,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物品的公共属性,以及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主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核心素养要求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在这一课程中,核心素养要求涵盖了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三个方面。道德修养方面,强调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治观念方面,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并知道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建立法治观念至关重要,这能够让他们明白在学校和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规范需要遵守。责任意识方面,通过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人人爱护公物》课程中,学生认识到爱护公物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集体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明确且注重实践养成
课程的素养目标明确具体,首先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一目标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物的作用。其次,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公物,用讲故事的方式感受公物和“我”的关系,让学生内心认识到爱惜公物是“我” 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也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事情。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爱护公物的内在动力。最后,初步学会爱护公物的方法,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二、探讨针对2024 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巧用情境创设,强化规则认知
在教学《大家排好队》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没有排队的情况下,场面混乱,顾客们争抢着付款,不仅容易发生争吵,还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当大家排好队后,购物过程变得有序高效。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排队带来的好处,从而强化对排队规则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因不排队而引发混乱的视频,以及人们有序排队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排队规则的理解。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排队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排队。例如,在课间操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们整齐地排队前往操场,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有序,不推不挤。在放学时,也让学生们按照班级顺序排好队走出校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小游戏,如“排队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排队完成一项小任务,如传递物品、回答问题等,最先完成任务且队伍最整齐的小组获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三)引导问题探究,提升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在排队中遇到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当遇到有急事的人需要插队时该怎么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有急事可以插队,但也有学生认为插队不公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又能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比如,可以设立“绿色通道”,让有急事的人在得到大家同意后从绿色通道快速通过。或者可以让有急事的人向排在前面的人说明情况,请求大家的帮助,依次往前挪一个位置。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既守规则又懂礼让。
(四)加强家校合作,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排队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排队的好习惯。例如,家长带孩子去游乐场、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时,提醒孩子要自觉排队。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也让孩子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排队上车。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排队提示卡,贴在家里的显眼位置,时刻提醒家人要排好队。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环境,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2024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贴合学生实际,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方法,注重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体验中养成良好品德。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邱碧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融合路径[J].文理导航(上旬),2024(08):15-17.
[2]张憬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探讨[J].教育,2024(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