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教材使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传统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了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和道德的熏陶。这一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具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却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新时代基础教育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坚持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本质就是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语文教育以其人文性强的特点,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道德教育的重任。随着基础教育教材的改革,语文教材被赋予了更多“立德树人”的元素,这为在语文教育中贯彻“立德树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 立德树人
一、“立德树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及实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学生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语文教育的熏陶,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教育会出现在各个阶段。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根底,其自身内容不仅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传播的道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是作者内心的声音,其中所含的人生哲理,不仅可以使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逐渐增强,还可以通过作品提高学生内在积极的心态。当学生对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及意义感兴趣时,其内心会因受其熏陶而不断升华,所以,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而优秀的人才在具备高学历、高文化素质以及高等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各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也是作为优秀人才的重要根底条件。如今,社会的开展离不开具有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也为社会做出了极大的奉献。而教育环境随着现代社会气氛的变化愈发变得功利化,无时无刻都在侵蚀着学生的学习环境。所以,将“立德树人”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
二、“立德树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案例体现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一章中每一学段的学习内容第一条都指向“爱国主义”教育,意在体现德的重要位置。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可直接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将德育渗透课内朗读、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德育融入课文教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文章,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挖掘作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故事或文章的时代背景,将德育渗透其中。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活在平安幸福的现代社会,对以往的历史缺乏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历史,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明白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奋斗回来的。从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奋斗,让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明白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认识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视死如归,保卫山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赞歌,激励着中国人。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借助更多的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的蔺相如:生死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好素材。
(二)中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极易忽略文本的人文性。大部分老师认为教给学生能够应付考试的知识、答题技巧才是最重要的,短时期内难以见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可有可无,严重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教育方法更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而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阶段可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多。例如,微视频教学资源、情境化教学、分层教学、游戏化教学、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接收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无论是学习效率上看还是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都会加深对文本素材的理解和认知,当学生对文本素材有较高的理解和认知后,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本素材中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态度进行有效的塑造和引导,让语文教育和德育充分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把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按主题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爱国、理想励志、亲情、感恩、仁爱、宽容、责任、节俭等,这些主题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把这些思想渗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她巧扮男儿,亲上战场,杀敌建功,不求功名利禄,只为解老父之急,只为保家卫国。在教学中由于故事的特殊性与现在学生生活相差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体会简单的文字背后所透露出的作者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和热爱,并由此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从小立志,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实施实践育人以及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的思想道德,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