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
摘要: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已近百年,一代代动画创作者不断探索民族化道路,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艺术,创作出大量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价值,结合当代动画创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运用方式。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避免简单的复制和移植,注重创新和转化,以及兼顾国际受众的审美需求等。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动画,运用,创新
引言:中国动画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几代动画创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民族化道路,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创作之中。他们的不懈努力,造就了大量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动画作品。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优秀动画佳作相继涌现,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如何在现代动画创作中更好地运用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创新,希望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与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经典、美学意象等诸多方面,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创意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重视作品的外在之美与内在之韵的完美结合,这与动画艺术强调视听语言的表现力与想象力不谋而合。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如"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等,这些思想内核为动画作品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此外,中华文化还拥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表现方式,如写意的绘画语言、夸张的戏曲程式、抽象的符号隐喻等,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现技法和美学风格。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不仅是中国动画的宝贵财富和创作资源,也是彰显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动画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2.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独特优势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动画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和创意灵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艺术等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潜力,能够激发动画创作者的灵感迸发,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增强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动画作品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格调。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动画作品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传统美学、思想理念、艺术语言的运用,能够使动画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民族韵味和文化气质,增强作品的文化辨识度和竞争力。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有利于中国动画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能够吸引国际受众的目光,增强中国动画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运用方式
1.对传统故事的现代化改编
在现代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故事进行创造性改编是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但也需要结合当代审美和社会现实进行创新诠释。一方面,动画创作者可以从传统故事中汲取精华,提炼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赋予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创作者也需要跳出传统故事的框框,融入当代社会元素,使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对经典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还需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赋予传统角色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使之成为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形象。
以动画片《天书奇谭》为例,该片根据民间神话《平妖传》改编而成,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动画艺术相融合。在人物设计方面,影片吸取了戏曲造型的精髓,如狐女的斜眼、两片腮红等,既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又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场景设计方面,影片大量借鉴了明代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江南风景,将传统绘画的意蕴美感巧妙地融入动画之中。同时,影片在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上也进行了创新诠释,将传统神话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这些创新性的改编,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使作品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动画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2.对传统美学的创新性融合
在现代动画创作中,对传统美学进行创新性融合是彰显民族特色、提升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途径。传统美学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智慧,但也需要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焕发新的生命力。动画创作者应在继承传统美学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突破,探索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有机融合,形成既有民族韵味又富于时代气息的艺术风格。
色彩和图案是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画创作中,对传统色彩和图案的运用与创新也是凸显民族特色的有效方式。以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为例,影片在色彩设计上借鉴了国画的色彩风格,以水墨晕染的效果营造出意境悠远、诗意盎然的视觉氛围。同时,影片还巧妙地将传统图案元素,如团花、祥云等,融入到人物服饰和场景设计之中,既增强了作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感,也传达出吉祥喜庆的文化寓意。再如动画片《秦时明月》,该片在色彩运用上大胆创新,融合了中国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美学,形成了古朴厚重又不乏现代时尚感的独特视觉风格。
传统意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意象进行创造性转化和符号化表达,能够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例,影片借鉴了中国传统神话和原始图腾的意象元素,塑造出独具东方韵味的奇幻世界。影片中的"鲲"和"鹏",既是传统神话中的灵物,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象征着生命的蜕变与自我的觉醒。再如动画电影《姜子牙》,影片从传统戏曲和神话故事中提炼出"麒麟"、"四不像"等意象元素,并进行了艺术化的夸张变形和想象重构,既保留了传统意象的神韵,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彰显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融合的无限可能。
3.对传统思想的深度挖掘
在现代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阐释,是丰富作品内涵、彰显文化价值的重要路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慈悲"等,这些思想精华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为当代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动画创作者应立足当代语境,对传统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化阐释,使之成为作品的精神内核,为观众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和情感共鸣。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影片以哪吒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形象为载体,对"逆天改命"的思想主题进行了全新解读。影片对传统"三太子"的形象进行了大胆颠覆和创新塑造,将哪吒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命运、追求自我的现代英雄形象,既彰显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也对传统"成长"主题进行了全新阐发,引发了观众对于自我认知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此外,在动画创作中对传统价值观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对人文精神进行巧妙融入,也是深度挖掘传统思想、增强作品感染力的有效方式。以动画系列片《中华小子》为例,该片以传统武侠为题材,讲述了一群热血少年踏上寻宝之路、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影片在跌宕起伏的探险历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富有正义感的少年英雄形象,弘扬了传统价值观中的进取精神和道德操守。再如动画电影《风雨咒》,影片以"山鬼"传说为创作源泉,通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对"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进行了富有东方智慧的阐发。影片在恢弘壮阔的视听语言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崇敬、对自然的敬畏,呈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生态伦理,引领观众进行生命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4.对传统技艺的数字化转化
现代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技艺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创新应用,是传承民族文化、拓展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向。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水墨画、剪纸、皮影戏等,都蕴藏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动画创作者应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将传统艺术形式转化为数字化的视觉语言,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的动画作品。以动画电影《小门神》为例,影片以中国传统门神文化为创作源泉,将传统年画、木版年画等艺术形式巧妙地数字化呈现,营造出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的视觉风格。影片中的人物设计、场景构建等,都充分吸收了传统年画的造型元素和色彩风格,再现了传统门神艺术的独特韵味。再如动画片《秦时明月》,该片在人物造型设计上大胆借鉴了传统剪纸艺术的风格,通过数字化的平面化处理和夸张变形,塑造出简约洗练、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既彰显了传统艺术的美学精髓,也展现了现代动画的视觉创新。
在动画创作中对传统表演艺术进行动画化改编,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画化记录与传承,也是数字化转化传统技艺的重要路径。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程式化、抽象化的艺术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动画创作者可以借鉴传统表演艺术的程式动作、表情符号等,通过动画化的艺术再现,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以动画片《葫芦兄弟》为例,该片在人物动作设计上借鉴了传统木偶戏的表演程式,通过夸张变形、程式化的动作设计,塑造出富有童趣、魅力十足的葫芦娃形象。再如动画电影《宝莲灯》,影片在音乐设计上巧妙地融入了昆曲等传统戏曲元素,通过昆曲唱腔与管弦乐的完美结合,营造出古典优雅、意境深远的艺术氛围。这些传统表演艺术与动画艺术的跨界融合,既丰富了动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力,也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同时,动画艺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动画创作者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对濒危的非遗技艺进行动态记录和艺术化呈现,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化表达,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唤起全社会对非遗保护的重视与行动。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运用的创新策略
1.创造性转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在现代动画创作中,要立足当代语境,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阐释和现代化表达,挖掘其中的哲理和人文精神,使之与当代价值观念相契合。同时,要探索传统元素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吸收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表达的艺术形式。此外,还要对传统文化思想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跨媒介融合,拓展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动画创作中,要推动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跨界结合,将传统艺术形式数字化呈现,突破时空局限,实现多维度展示和互动体验。同时,要探索动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混搭创新,实现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此外,还要关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利用沉浸式体验等优势,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开拓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3.文化自信,彰显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
要立足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和精神内核,通过创造性运用传统视觉元素和美学理念,塑造富有东方韵味、独具中国风范的艺术形象。同时,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追求。要推动民族动画的国际传播,在民族特色与国际表达中找到平衡,创作出彰显本民族文化精髓、跨越文化藩篱的优秀作品。此外,还要以优秀动画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四、总结
动画创作要立足当代语境,以创新的眼光和方法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多元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拓展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路径。要坚定文化自信,从民族文化沃土中汲取创作养分,彰显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中,坚持守正创新、融通多元、自信开放的文化发展理念,推动民族动画艺术的繁荣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拓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罗靖龙,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影响[J],当代旅游 .2019 (07)279
[2]肖悦,丁文霞,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 . 2023 ,43 (02)106-108
[3]刘康,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现代表达[J],明日风尚 .2022 (22)25-28
[4]曹学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2 ,31 (04)65-71
[5]宋旭,浅谈现代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和表现[J],参花(下) .2018 (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