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老人与海》中译本赏析研究
摘要:《老人与海》是一本脍炙人口的经典短篇外文小说,深受国内读者喜爱。国内现存许多中译文,笔者选取了译者吴劳翻译的版本进行赏析,重点探讨了流水句、四字格和口语化表达等翻译技巧的运用,这些技巧使得翻译既忠实原文,又贴近中文读者。同时,笔者提出了对某些句子的优化建议,以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和风格。
关键词:《老人与海》;翻译技巧;四字格
一、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于1952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叙述了经验丰富的古巴渔夫圣地亚哥(Santiago)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霉运之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的故事。这部小说详细描绘了老人为了将鱼拖回岸边,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体现了其非凡的耐力、勇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
小说叙事风格简洁明了,善于留白,深刻地探讨了孤独、坚韧和英雄主义等主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冲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译本简介
《老人与海》自出版以来便受到国内读者的广泛喜爱,至今已成为经典。国内现存的中译本数不胜数,本论文选取了吴劳老师翻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中译本[2]进行翻译赏析。这一译本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在对话和细节描写上处理得很好,很好地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
三、译本赏析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写作风格简洁有力,文中充满大量的对话和人物独白,用于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尽管存在一些象征主义元素,文中对老人捕鱼过程的描述却非常具体和真实,反映了其对细节的关注和现实主义倾向。这要求译者拥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能够在原语与译语之间进行自如的转换,同时保留原文简洁的写作风格,特别是在一些对话和细节描写处理上,以传达原文神韵。因此,吴劳老师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包括流水句的运用、四字格的运用、采用口语化表达等,值得我们欣赏学习。然而,在具体句子的处理上,笔者认为翻译中的某些句子还有改进的空间。
1.流水句
“所谓流水句,是由多个句段组成的一种复杂句子,其特点是:句段与句段之间结构松散,不借助显性的关联词语常含多个主语,或隐或现,时常跨句段指认,而且短语和小句在流水句内频繁共现。”[3]流水句是中文行文典型特征之一。译者对中英文差异有一定了解,中文功底扎实,在翻译时多将英文整句拆分为中文流水句,使得译文表达地道通畅,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译例1:
原文: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译文: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
赏析:这是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交代了故事主角身份、其所处的环境以及经历的事情,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原句子是一个长难句,如果不改变其结构译为中文整句的话,译文将变得十分生硬,带有明显翻译腔。译者在这里将其拆分为三个意群,处理成三个句段组成的流水句,在保留原文信息的同时,也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故事感,符合小说的叙述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译文中的“这一回”,“逮”的表达也非常精妙,口语化表达的处理十分朴实,符合老人渔民这一身份,也符合简洁朴素的叙述风格,同时有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译例2:
原文:The boy had gone at their orders in another boat which caught three good fish the first week.
译文:男孩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
赏析:这句话叙述的背景是老人一开始的“渔伴”男孩在经历了40天的颗粒无收后,选择离他而去,上了另外一条船。原文具有英文典型的形合特点,译者将其处理成三个句段组成的流水句式,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其中的介词“in”转换成中文动词“上”,“头一个礼拜”这样的口语化用词处理得尤其地道。
2.四字格
“四字格结构为汉语语言所独有,能够将汉语“意合”之美传递出来。一般的四字格结构都具有“三美”的明显特征(形美、音美和简洁)。使用四字格结构有利于还原原文意境,增强译文感染力,使读者身临其境。”[1]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四字格的表达,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同时,也使得表达更简明扼要,符合这一小说简单明了的叙事风格。
译例3:
原文:The old man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
译文: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赏析:这句话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thin指瘦削的,gaunt指憔悴的,译者将其合并译为“消瘦憔悴”,简明扼要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也凸显了译者扎实的中文功底。
译例4:
原文:Those who had caught sharks had taken them to the shark factor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ve where they were hoisted on a block and tackle, their livers removed, their fins cut off and their hides skinned out and their flesh cut into strips for salting.
译文:逮到鲨鱼的人们已把它们送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吊在组合滑车上,除去肝脏,割掉鱼鳍,剥去外皮,把鱼肉切成一条条,以备腌制。
赏析:这段话描述了人们捕捞到鲨鱼之后对鲨鱼进行处理的流程。原文中存在四个排比结构,译者将其处理为中文的四字格表达,准确简明传达原文意思的同时,在形式上保留了原文的排比结构表达,使得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描述笔触细腻,颇具画面感。
3.口语化表达
原文中存在不少对话,译者在翻译时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具有地道的中文口语表达特点,对中文读者十分友好。
译例5:
原文:‘Why not? ’the old man said. ‘Between fishermen. ’
译文:“那敢情好,”老人说。“都是打鱼人嘛。”
赏析:这是老人与自己的渔伴男孩在岸上闲聊的时候,男孩表示想请老人到饭店喝啤酒,老人爽快地答应的表述。其中“那敢情好”、“都是打鱼人嘛。”属实是朋友之间日常说话的用语,同时也体现了老人爽朗的性格,老人和男孩之间关系的熟络。其中“打鱼人”的处理笔者觉得特别有意思,和当下的“打工人”这一表达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利于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译例6:
原文:‘Can you really remember that or did I just tell it to you? ’
‘I remember everything from when we first went together. ’
译文:“你当真记得那回事儿,还是我不久前刚跟你说过?”
“打从我们头一回一起出海时起,什么事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赏析:这句话是男孩和老人在聊天的时候,描述老人第一次带自己上船的情景,老人和他产生的一段对话。在译文中,“当真”、“头一回”这样的口语化用词让读者倍感亲切,也体现出老人和男孩之间感情深厚。
4.优化翻译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但笔者在个别句子的翻译中,与译者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下是具体译例的优化翻译分析:
译例7:
原文:‘Santiago, ’the boy said to him as they climbed the bank from where the skiff was hauled up. ‘I could go with you again. We’ve made some money. ’
原译文:“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男孩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修改译文: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男孩对他说:“圣地亚哥,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分析:小说的情节十分紧凑,所以在处理这句话时,笔者认为可以尽可能地让对话内容紧凑一些,故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将句子顺序调整了一下,将男孩说话的内容合成一句话,使语流更顺畅。
译例8:
原文:The sail was patched with flour sacks and, furled, it looked like 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
原译文: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修改译文: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屡败屡战的旗帜。
分析:这句话描述的是老人船上的帆,作者认为“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直译成“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不太恰当。“译者应该要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关注,老人与海的斗争,实际上是每个人在生活中不断面对挑战、追求胜利的缩影,通过精准的语言和深刻的理解,译者应该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和智慧,从而真正体会到作品所传递的意义。”[4]笔者认为,原句中的船帆存在象征意义,象征着老人屡败屡战的勇气和非凡的毅力,故将其意译为“一面屡败屡战的旗帜”。
四、结语
《老人与海》这一短篇小说写作风格简洁朴实,描述逼真,笔触细腻,含有大量对话和内心独白。吴劳老师运用了包括流水句的运用、四字格的运用、采用口语化表达在内的多种翻译技巧,保留了原作风姿,让中文读者读起来也倍感亲切,值得我们品味学习。在具体句子的处理上,作者也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意见,也期待更多的译本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樊宇鑫.翻译美学视角下《动物庄园》汉译本四字格结构的分析[J].今古文创,2022,(46):32-34.
[2]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英双语)[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王文斌,赵朝永.汉语流水句的分类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7,(01):35-43.
[4]王国华,曹雁南.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的翻译研究[J].中原文学,2024,(40):64-66.
作者简介:王玮瑜(1999—),女,广东阳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