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利用导读单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摘要: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读单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辅助工具,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不同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导读单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导读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更完整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而导读单作为一种阅读引导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阅读方向、方法和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整本书籍,提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根据年级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导读单类型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选择书籍时应注重趣味性和故事性,如绘本、简单的童话故事等。导读单的设计应以图画、简单的文字和游戏形式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基本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时,预习导读单可以设计为让学生观察绘本封面,说说大卫在做什么,猜猜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过程导读单可以让学生用手指着文字,跟着老师或家长逐字朗读,并用彩笔画出大卫做的不可以的事情;总结导读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大卫的哪一次经历,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读单,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渐爱上阅读,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
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选择一些篇幅适中、内容丰富的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等。导读单的设计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一些概括、分析、推理等任务。例如,在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时,预习导读单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张天翼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根据书名和目录猜测宝葫芦可能会给主人公带来哪些神奇的事情;过程导读单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主人公王葆的性格特点,并思考宝葫芦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总结导读单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和启示,以及对宝葫芦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导读单,帮助中年级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年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名著、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书籍。导读单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书籍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预习导读单可以让学生查阅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过程导读单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书中的战争场面描写,比较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物的领导才能和用人之道,探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总结导读单可以让学生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人物传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同时推荐阅读《三国志》等相关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通过这样的导读单,提升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品味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导读单
(一)阅读前的指导
在学生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要对导读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明确导读单的使用方法和阅读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封面、目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预习等。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导读单上的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使用《鲁滨逊漂流记》的预习导读单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如何从封面和目录中获取信息,如通过封面的图画猜测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场景,通过目录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发展脉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荒岛求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提出一些想要在阅读中解决的问题,如鲁滨逊在荒岛上是如何获取食物和水源的?他有没有遇到危险的动物?这些问题可以写在导读单的空白处,作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任务。
(二)阅读中的引导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和导读单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导读单上的任务,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等,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阅读《昆虫记》时,当学生遇到一些关于昆虫生活习性的描写比较难懂的段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精读的方法,仔细阅读文字,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理解昆虫的行为特点;而对于一些与故事情节发展关系不大的科普知识介绍,学生可以采用略读或跳读的方法,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疑问和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后的总结与拓展
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导读单上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收获,深化对书籍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汇报会、手抄报展览、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展示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增强阅读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例如,在读完《绿野仙踪》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围绕导读单上的问题,如多萝西在寻找奥兹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克服的?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都有什么愿望?他们实现愿望了吗?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木偶奇遇记》等同类题材的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导读单
教师可以根据导读单上的任务,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可以在导读单上设置这样的问题:“尼摩船长为什么要建造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危险?是如何应对的?”“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故事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教师可以根据导读单上的总结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读完《狼王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导读单上的要求,写一篇关于紫岚的人物评论,或者以其中一个情节为蓝本,进行改写或续写,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深化对书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导读单的优势,助力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海洋中畅游,开启丰富多彩的阅读之旅,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阅读之花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散发持久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游福英.“快乐读书吧”促进小学生整本书深度阅读的策略[J].家长,2024,(33):147-149.
[2]廖群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6):92-94.
本文系“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导读单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4004”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