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路径初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其在阅读教学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本文提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路径,基于创新教学理念、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等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语文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综合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面临着更新与挑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1.1强化阅读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1]。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可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学会从书本中获取信息,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其可为学生的学术学习提供支撑,并为今后的社会实践与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1.2注重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是对文字的识别和记忆,而是通过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和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提炼文章主题、理解人物心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文本中的观点和论述,锻炼其批判性思维[3]。
1.3促进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责任感
在阅读教学中,促进文化认同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目标。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中华文化,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阅读教学应该通过有意义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路径
2.1创新教学理念:从“传授知识”到“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转向了更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老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单向教学模式,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三国演义的背景及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如何利用智慧借箭。其次,教师需提出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诸葛亮能够通过草船借箭成功?”“如果你是周瑜,你会如何设计这一计划?”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小组互动中,学生可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曹操等角色,通过角色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2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纸质文本和单一的讲解模式,学生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和兴趣缺乏。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以借助PPT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甚至历史背景的短片,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感知到文章的情感内涵和历史背景。其次,基于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教师需认识到在此理念下,阅读教学并非单纯是为完成课本内容,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项目化学习或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中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讨。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并通过互动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物性格和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2.3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2.3.1启动课:引导学生了解书籍背景与主题
启动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为后续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在此阶段,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书籍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主题的核心思想以及书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设置。例如,在教授《西游记》这本经典名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西游记》的历史背景、作者吴承恩的生平以及该书的文化价值,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2.3.2跟进课: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跟进课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阶段,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籍内容,并且进行思维拓展。在此,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理清书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书中的“孤独”主题,探讨鲁滨逊如何在孤岛上克服困难,寻找生存的希望。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故事的情节、人物发展、主要冲突等元素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小说的结构,并与书中的深层主题产生联系。
2.3.3分享课:分享读书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分享课是整本书阅读的最终阶段,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享读书感受,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沟通技巧。在这一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他人分享,进行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要能够结合书中的细节与主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与反思。例如,在讨论《小王子》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人类的成长”这一主题的理解,并探讨书中“狐狸”这一角色的象征意义,分析其对小王子成长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讨论,如“如果小王子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会面临哪些问题?”“书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动或不解?”等。通过此讨论,学生可深入地理解文本,并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持续锻炼其逻辑思维,提升其表达能力。
结束语:总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手段以及整本书阅读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认同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钟国玉,赵海红,李戬. 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板块助学系统的研究综述[J]. 小学语文,2023(8):31-36.
[2]潘蕾. 小学语文分级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 语文建设,2023(20):73-75.
[3]秦月. 试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内容选择[J]. 语文教学通讯,2023,1254(2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