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AI辅助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创设与教学实践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

周清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53期
岳阳市岳阳楼区北港小学 414000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价值。但是,鉴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及语言理解水平有限,他们往往难以深刻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创新的机会。对此,本文针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难点剖析、AI辅助情境创设策略探究、教学实践流程进行研究。

关键词:AI辅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文化传承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意义非凡。然而,由于古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性以及其所处时代与现代的隔阂,学生在理解诗词意境时面临重重困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将其巧妙融入古诗词教学,为解决这一困境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难点剖析

(一)时代背景的疏离感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战火蔓延至中原的每一个角落,导致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民众生活在极度困苦之中。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的个人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然而,当今的学生们成长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他们未曾亲身体验过战争的残酷和社会动荡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很难想象杜甫所处时期的艰辛。比如“三吏”“三别”中描绘的情景,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遥远,他们难以直接体会到杜甫在战乱期间所承受的苦难,也就难以深刻理解诗人面对好消息时那份复杂且深邃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在长期忍受痛苦与煎熬之后,对国家命运出现转机的一种强烈共鸣。

(二)意境领会的障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短短两句诗蕴含着丰富的画面信息和强烈的情感。但仅靠文字描述,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人归乡的路线图,不清楚巴峡、巫峡的地理风貌,也不了解襄阳、洛阳的位置关系,更无法想象诗人顺流而下、一路疾驰的归乡画面。同时,对于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急切、兴奋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重归和平的欣慰等复杂情感,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想象力去体会,难以捕捉到诗句背后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二、AI辅助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一)构建沉浸式动画情境

利用AI动画制作工具,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构建一个生动的历史画卷。在呈现安史之乱场景时,详细描绘战争的硝烟弥漫、城镇的破败荒芜,百姓拖家带口、四处逃亡的身影,士兵的厮杀呐喊,让学生仿若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深刻理解社会的混乱无序。而当展现官军收复失地时,刻画民众奔走相告、张灯结彩的喜庆画面,展现人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与希望。对于杜甫的形象塑造,从他听到喜讯时的瞬间呆愣、眼中泪光闪烁,到开怀大笑、手舞足蹈,再到认真规划归乡路线时的专注神情,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呈现。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动画,能够清晰地追踪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瞬间转变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进而深刻领会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丰富且复杂的内心情感,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坚实基础。

(二)营造感染力强的配乐情境

借助AI音乐生成软件,针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独特情感节奏进行配乐创作。诗歌前半部分,喜讯突如其来,此时配以节奏明快、激昂振奋的古典旋律,比如采用强而有力的鼓点作为节奏基础,搭配明亮的弦乐来烘托喜悦氛围,使学生能迅速融入诗人初闻喜讯时的惊喜情绪中,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如潮水般汹涌。而在诗歌后半部分,诗人归心似箭的情感愈发浓烈,选取节奏流畅、欢快且带有行进感的曲调,像灵动的笛声与轻快的古筝音交织,营造出一种迫不及待踏上归途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音乐环绕下,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更易进入诗歌的情境,敏锐地捕捉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情感,增强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

三、教学实践流程

(一)趣味导入阶段

教师开启教学时,播放的AI动画短片精准呈现出安史之乱下社会的满目疮痍。画面中,城镇被战火摧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士兵们在混乱中穿梭。学生们目睹此景,不禁对那个时代的艰难有了直观认知,热烈讨论起战争的危害、百姓的苦难等话题。此时,教师顺势引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急切想知道在如此乱世下诗人听闻喜讯会是怎样的心境,为后续教学营造了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带着探究欲走进诗歌,主动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改变了以往对古诗词学习的被动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对诗歌时代背景的深入思考中。

(二)深入讲解环节

在诗句讲解进程中,教师巧妙结合AI动画与讲解。当讲解“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动画展示出远方信使快马加鞭传来捷报,杜甫原本忧虑的面容瞬间转为惊愕,接着涕泪纵横。激昂的音乐响起,强化了这种惊喜的情感冲击。教师同步阐释诗句含义,学生跟随画面与音乐,仿佛亲临现场。他们能清晰看到杜甫的表情变化、身体微微颤抖等细节,深刻体会到诗人多年战乱漂泊后乍闻喜讯的极度激动。这种多感官的刺激,让学生突破文字局限,精准把握诗句情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背后的深沉意蕴,提升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

(三)互动拓展环节

进入此环节,学生分组依据AI情境与自身理解描绘杜甫归乡画面。有的小组详细画出巴峡、巫峡的山水走势,杜甫站在船头,神情急切又欣喜;有的着重刻画沿途百姓与杜甫的互动,展现其归乡的荣耀与喜悦。代表分享时,不同视角的画面引发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画面中蕴含的情感,鼓励他们提出对归乡路线、诗人心情变化等方面的疑问。借助AI情境,学生们积极思考,比如讨论杜甫为何选择这条归乡路线,其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心理。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主动挖掘诗歌意境,培养了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与热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AI辅助教学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新契机。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通过构建动画与配乐情境,有效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与提升理解能力。但AI应用仍需探索优化,未来应持续挖掘其潜力,同时坚守语文教育本质,合理融合技术与教学,助力学生传承与弘扬古诗词文化,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推动语文教育在技术加持下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静.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

[2]苟小玲.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J].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