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邓新红
  
大海媒体号
2025年156期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330038

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与探究,以适应当代社会对物流行业的需求。本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对象,运用文献分析,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当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师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深入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基于此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1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面临诸多现状和问题[1]。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主要 有:物流管理基础、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 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等众多的专业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专业课程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职场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专业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与快速变化的物流行业发展脱节,未能反映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

专业课程没有特色,无法因地制宜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色,未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和潜力[2]。现有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资源未能充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上述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亟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课程改革来加以解决。

1.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和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形式下显现出诸多不足。首先: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欠缺[3]。其交: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方式为主,互动性和参与性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教师在行业实际经验和知识更新方面的不足,也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些现状表明,现阶段高职院校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要求。

2、产教融合的路径及其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影响

2.1 产教融合的路径及其特点

产教融合作为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的重要路径,具有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和双向互动的特点[4]。从路径上看,产教融合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多主体共建共享等机制实现。政府为产教融合提供制度政策支持,通过制定法规、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作为核心路径,强调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推动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多主体共建共享则强化院校、企业和社会其他相关方在资源、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互动整合,形成良性的协作生态。

产教融合路径的突出特点包括融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融合性体现在教育与产业的系统对接和资源共享;实践性强调通过真实企业场景和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针对性体现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紧贴行业发展趋势,服务于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这些特点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为学生能力提升和企业发展带来双重益处。

2.2 产教融合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产教融合的实施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的课程调整,使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理论讲授转变为注重实践操作,强调与企业合作,通过真实案例和项目驱动学习。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还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深了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有助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推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完善教师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和提高课程质量

在推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完善教师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和提高课程质量是关键措施。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作为重点考核指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现代物流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5]。与此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单一依赖理论考试的模式,增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以及团队协作等多维度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

课程质量的提升需要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课程内容应动态更新,与时俱进地反映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融入最新的技术应用和管理理念。教学方法可以引入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将实现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3.2 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开展案例和实践教学

企业参与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基于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贴合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基于真实业务流程的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关键技能,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等形式,提供真实工作场景的锻炼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紧密结合行业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结束语

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现代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较深入的探究。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提高课程质量也是重要的环节。全文对当前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钦,王小明,陈逸颖,樊文静.基于OBE理念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9):94-97.

[2]周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成才之路,2022,(18):16-18.

[3]刘阳.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思[J].科学咨询,2023,(11):44-46.

[4]潘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21,(12):128-131.

[5]吴嘉佳.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爱人,2023,(11):0158-01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