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短视频平台中美食类内容的创作特点与传播策略研究

徐丹阳
  
大海媒体号
2025年156期
长春财经学院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与移动终端广泛普及的当下,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与娱乐方式。美食,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与永恒话题,与短视频这一热门媒介形式碰撞出激烈火花。从家常菜肴的烹饪教程,到街头巷尾的探店打卡,再到异国风味的探索品鉴,美食类短视频满足了观众味蕾的想象,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社交互动等多元功能,吸引着海量用户关注与参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美食类短视频走红的内在逻辑,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美食类短视频创作者、平台运营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该领域持续繁荣发展。

关键词:短视频平台;美食类内容;创作特点;传播策略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美食类内容成为其中备受瞩目的板块。本研究旨在梳理短视频平台美食类内容的创作规律,挖掘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选题视角,探寻背后的创作理念;深入解析这类内容如何借助短视频平台实现广泛而高效的传播,分析传播渠道、受众互动、推广手段等要素;并通过实例探究成功经验与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助力美食类短视频产业迈向新高度。

一、短视频平台美食类内容创作特点

(一)主题的多元化

1.烹饪教学

烹饪教学类短视频是最常见的分支之一,满足大众日常学习厨艺的刚需。创作者详细拆解食材准备、调料配比、烹饪步骤,从基础家常菜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到精致西餐烘焙如“提拉米苏”“惠灵顿牛排”,再到各地特色小吃 “热干面”“肉夹馍”等应有尽有。例如“美食作家王刚”,以其硬核、专业的烹饪演示,真实厨房场景还原,为观众提供了从新手到高手进阶的 “武功秘籍”,精准定位有实操需求的观众群体。

2.美食探店

美食探店类视频带领观众“云吃”各地美食。创作者穿梭于大街小巷,挖掘藏在市井深处的美味,从奢华餐厅到路边摊档均有涉猎。像“方芳的快乐生活”,他们不只是单纯品尝食物,更注重与店主、食客互动,融入丰富的当地人文故事,赋予美食独特的情感温度,让观众感受城市烟火气,吸引渴望探索新奇美食、了解各地饮食文化的年轻受众。

3.食材科普

食材科普类聚焦食物源头与营养价值。剖析食材挑选技巧,如“如何挑选一颗好西瓜”,讲解营养成分助力健康饮食,像“菠菜补铁的真相”。一些创作者还深入食材产地,展现种植、捕捞、养殖过程,“老爸评测”就凭借科学严谨态度检测食材安全性,为关注食品安全、养生的人群答疑解惑。

4.美食文化传播

此类以美食为载体,讲述地域文化、历史传承。从传统节日食俗,如春节的饺子、中秋的月饼,到民族特色饮食,像蒙古族烤全羊、傣族竹筒饭,再到古代宫廷美食溯源。“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将美食与山川地理、人文风情深度融合,唤起大众文化认同感,受众跨越年龄层次,尤其吸引文化爱好者。

(二)风格个性化

虽是美食类短视频但其本身也具备多种风格,不同博主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方式,打造独一无二的短视频风格,美食类短视频内容大致分为三种:幽默风趣型、文艺清新型、质朴真实型。

1.幽默风趣型

部分创作者凭借幽默诙谐语言、夸张表演吸睛。如“巨爱吃的周黑鸭”以搞怪试吃、幽默语言、可以修饰以及“偷偷加料”走红,将普通美食组合试吃评测变得趣味横生,一句“准备开吃”让人忍俊不禁,把美食内容娱乐化,抓住年轻群体追求轻松娱乐的心理,降低观看门槛。

2.文艺清新型

与之相对,“日食记”主打文艺清新风,温暖治愈的画面、舒缓音乐、细腻文案,将美食制作拍出散文诗意境,如“在慵懒午后,为自己烤一份蜂蜜松饼,让时光慢下来”,契合都市白领忙碌生活中对诗意片刻的向往,营造心灵慰藉空间。

2.质朴真实型

“蜀中桃子姐”扎根乡村,记录平凡农家三餐日常,没有华丽摆盘、专业设备,展现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真实过程,质朴方言、家人围坐吃饭场景尽显生活本真,引发有乡村生活经历或向往田园的观众共鸣。

(三)视觉呈现强吸引力

1.拍摄技巧

特写镜头聚焦食材鲜嫩色泽、食物出锅瞬间热气腾腾,像拍寿司时对生鱼片纹理特写;俯拍展示餐桌全景、摆盘布局,烘焙视频俯拍蛋糕精致装饰;慢动作捕捉奶油滴落、泡面散开,强化食物质感与细节,激发观众食欲。

2.剪辑节奏

快节奏剪辑适配年轻人碎片化时间与急性子,“密子君”吃播剪辑干脆利落,画面切换迅速配合动感音乐,保持观看兴奋度;而文化类美食视频常舒缓剪辑,跟随叙事节奏,如讲述传统糕点制作,缓缓推进,让观众沉浸于文化韵味。

3.画面色彩

高饱和度色彩搭配是标配,鲜艳蔬果、金黄炸鸡、翠绿蔬菜,对比强烈又和谐,即便家常便饭也拍出诱人色泽,部分创作者还通过灯光、滤镜微调,确保画面始终 “秀色可餐”。

二、短视频平台美食类内容传播策略

(一)社交化传播

短视频平台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功能为美食内容裂变助力。创作者常以提问、抽奖引导互动,如“猜猜这道菜用了几种香料,评论区抽 3 位送同款酱料”,激发观众参与热情,热门评论置顶还延长话题热度;合拍、@(艾特)功能方便用户二次创作,衍生新内容,扩大传播半径。

美食博主同步内容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利用多平台不同受众特性,如微博话题发酵、小红书种草、微信私域分享,以不同文案、图片形式吸引流量回灌短视频账号,实现全网曝光,像“李子柒”在微博发布短视频预告,引发期待后引流至抖音观看正片。

通过平台内部的呈现以及跨平台预热的加持,使受众关注度覆盖的范围更广,正片展现的效果也得到加持。

(二)平台算法驱动

互联网通过记忆和算法对当前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算法依据用户观看历史、点赞收藏、搜索关键词等行为画像,精准推送美食内容。爱西餐的推送牛排教程,常看探店的推荐同城新店,让美食精准触达潜在感兴趣受众,提高内容消费效率,创作者也依此优化选题,贴合目标受众喜好。

一个类型的视频内容垂直发布,平台设置美食频道热门、推荐榜单,给予优质内容初始流量曝光,新创作者爆款视频有机会脱颖而出;专题活动如“夏日美食大赏”“家乡味道挑战赛”“晒出家乡的年味”,激励创作同时聚合流量,为参与者与优质作品增势。

(三)跨领域合作

首先,美食博主为餐厅、连锁餐饮品牌宣传,以探店、新品试吃、定制菜单等形式,借助自身影响力引流,品牌方提供赞助、付费推广,实现互利共赢,如“大胃王浪胃仙”与火锅品牌联名推出套餐,带火线下门店消费。

其次,带货成为变现重要途径,博主推荐零食、特产、食材等,嵌入购买链接,凭借信任背书促销售,直播带货更是实时互动答疑,“小贝饿了”美食专场直播一晚能售罄数万件商品,缩短消费决策链。

再次,地方文旅部门联合美食博主宣传本地美食旅游资源,以美食为切入口,展现城市魅力,如重庆借“网红小面”“火锅”;哈尔滨借“酸奶糕”“红肠”“粘豆包”吸引游客打卡,博主获创作素材,城市提升知名度,带动旅游经济。

结束语;

短视频平台美食类内容凭借独特创作魅力与多元传播策略,在新媒体时代大放异彩,涌现诸多成功范例,成为文化传播、社交娱乐、商业营销重要阵地。但当下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创作者、平台、品牌协同发力,在内容精进、传播革新、商业拓展上持续探索,让美食短视频持续散发诱人芬芳,为用户带来无尽美味想象,为产业开拓广阔未来版图。

参考文献:

[1]邓瑞琦.探店类美食短视频中城市文化的符号呈现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3.DOI:10.27242/d.cnki.gnjlu.2023.000504.

[2]石子静.抖音美食探店短视频的景观生产与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23.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2273.

[3]李东冬.美食短视频语言表达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22.DOI:10.27114/d.cnki.ghnau.2022.0006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