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索城市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西外文化广场景观更新设计为例》

金津 刘魏旭 李海洋 苏子悦 刘菲菲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2期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 邮编 101300

摘要: 西外文化广场位于首都金融科技与服务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广场内部使用人群的结构及活动情况、活动场地空间特征等进行全面地设计,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会客厅”,文化是灵魂,要充分挖掘地方的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满足其所在地的人文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色,要讲好地方文化故事。以及当代趋势流行的智慧科技,通过智慧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良性融合。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体验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吸引人们的眼球,还可以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景观规划;智慧科技

引言

西外文化广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休闲和文化交流场所,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为城市空间增添独特的韵味与品质。本文将围绕西外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展开探讨,通过研究不同的场景及其文化内涵,探寻如何创造一个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塑造城市的独特个性和文化魅力。

本研究将回顾西外文化广场历史和发展背景,深入了解其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和原有特色。接着,将介绍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如何通过景观元素的运用,营造出一个与周边环境和人文特性相协调的场所。此外,探讨如何通过景观艺术和创意装置,丰富广场的内涵和体验,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游客参与其中。

一、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西外文化休闲广场进行实地调研,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以往学者的经验,对广场内部使用人群的结构及活动情况、活动场地空间特征等进行全面地调查,以期了解广场内部环境现状、探寻使用者对广场的行为活动需求。收集使用者对广场满意度评价,总结不同使用人群的活动特征和需求,最终为探讨西外文化广场优化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广场的使用强度,以期能够为其它地区城市广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化引用与方法

1.创作背景

西外文化广场的创作背景与城市更新的努力息息相关。北京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可能对这一地区展开了改造和升级,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加文化设施。而西外文化广场改造旨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创意和艺术活动为一体的新场所。

2.文化分析

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会客厅”,文化是灵魂,要充分挖掘地方的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满足其所在地的人文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色,要讲好地方文化故事,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塑造具有文化底蕴和文化绵延性的景观。西外文化广场周边有许多知名的文化景点,紧邻的中国古动物馆、天文馆、动物园等,这些地方与北京展览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区域,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文化、艺术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3.置入方法

通过对中国古动物馆中的古动物化石进行元素提取,以形成独特的铺装纹路,并达到对人们进行古生物知识科普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以在观赏展览的同时,获得对古生物的了解和认识。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美化空间,更能引发人们对古生物知识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这种融合设计不仅展示了古代生物的神秘魅力,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增长知识,促进了古生物科普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激发对自然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通过将大熊猫的形象融入景观设计中,以此来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爱护和保护动物。大熊猫的形象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通过在景观中设置大熊猫形象的艺术品,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对大熊猫的保护问题产生兴趣。同时,通过在展示区域设置相关的信息板或者科普展示,向观众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构建起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关怀的桥梁。

本研究深入挖掘北京天文馆的星空元素,将其与场地夜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设计理念。通过将灯光巧妙地融入草丛之中,形成高低错落的效果,打造出仿佛行走在银河中的视觉体验。当夜幕降临时,灯光在草丛中闪烁,星星点点地散发出微光,仿佛置身于星空之中,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通过对灯光的位置和颜色的改变,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观赏者在夜晚漫步草坪时,仿佛在星空中穿行,体验到独特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引导人们沉浸在星空般的梦幻氛围中,享受到别样的美好体验。通过这种创新设计,为观赏者带来一场独特而难忘的夜晚之旅,让他们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星空的奇妙与美丽。

在北京西外休闲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中,我们深入挖掘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艺术化、现代化的手法,使广场成为了传承北京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游客和居民可以尽情欣赏北京的历史风貌,感受北京的文化魅力,进一步弘扬文化。

三、成果及影响

1.取得成果:

将西外休闲文化广场的智慧创新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对于北京展览馆参观人群的前置引导,推动城市居民对北京文化的了解,进而推动西外休闲文化广场的文化和艺术性的氛围塑造,致力打智慧创新与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城市广场空间。

2.应用后对社会影响:

项目着眼于城市广场的更新改造,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肌理,探索记载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的场所记忆,落实北京城市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挖掘保护内涵,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注重民生,以使用者多元的需求为目标,达到城市功能优化、环境质量改善、治理能力提升的三重提升,重塑绿色、智慧、宜居的城市环境,形成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合力,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示范作用。

四、参考文献

[1]吴艳东,廖小丹.新的文化生命体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标识与建设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4,(03):44-51.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4.03.008.

[2]程斌,林贤光.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27-31.DOI:10.19859/j.cnki.cn61-1403/G4.2024.01.007.

[3]孙中杰.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标杆景区[N].中国质量报,2024-03-13(004).DOI:10.28164/n.cnki.nczlb.2024.000791.

通信作者:刘菲菲,女,副教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