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音乐合唱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赖天卫
  
大海媒体号
2024年49期
广东省信宜市池洞中心小学 525321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排练的趣味性教学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合唱排练的现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偏好,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趣味性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利用游戏化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流行音乐元素、多媒体辅助等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合唱排练的参与度与效果。同时,本文还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排练;趣味性教学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排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其团队协作和情感表达。然而,传统的合唱排练方式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合唱排练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通过对当前小学合唱排练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趣味性教学策略,并期望通过实践探索,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小学合唱排练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当前小学合唱排练中,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经典曲目,缺乏与时俱进和符合学生兴趣的新元素。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他们在排练过程中缺乏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枯燥

许多小学在合唱排练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互动。这种陈旧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力,使得排练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限制,许多学生在合唱排练中只是被动地参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指导机械地演唱,缺乏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感受,导致排练效果不佳。

(四)缺乏个性化教学

在合唱排练中,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然而,当前的小学合唱排练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影响了排练的整体效果。

(五)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排练效果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许多小学在合唱排练中缺乏这样的机制,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排练的趣味性教学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策略

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合唱排练中感受到乐趣。这种策略将传统的合唱排练过程转变为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以排练《小星星》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星空探险”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将化身为勇敢的宇航员,探索神秘的星空。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颗小星星。然后,教师播放《小星星》的旋律,学生们需要跟随音乐的节奏,依次接唱歌曲片段,就像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一样。如果某个小组接唱错误或跟不上节奏,就会暂时失去“光芒”,需要在下一轮游戏中努力恢复。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能让学生们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除了“星空探险”游戏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其他与合唱排练相关的游戏,如“音乐接龙”、“节奏大师”等。这些游戏都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合唱排练的趣味性。

(二)情境化教学策略

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与歌曲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这种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例如,在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湖上泛舟的情境。教师可以先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氛围。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美丽的湖光山色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湖上,感受划船的乐趣和自然的美丽。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自己正在湖上划船,与朋友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这样的情境化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还能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合唱排练中来。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将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三)流行音乐元素融入策略

流行音乐元素融入策略是将流行音乐中的元素与合唱曲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策略能够让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学习。在排练《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代的和声、节奏等流行音乐元素,与歌曲原有的风格相融合。这样的结合不仅能够让歌曲更加新颖、有趣,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魅力。除了引入流行音乐元素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些与歌曲相关的流行音乐作品。他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旋律、节奏等元素融入到合唱曲目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作品。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合唱排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在排练《我和我的祖国》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来辅助教学。这些视频可以展示祖国的壮丽风光、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场景等,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制作音乐图谱或动画,将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元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还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歌词或音乐图谱,让学生们跟随大屏幕进行合唱排练。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五)个性化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这种策略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在排练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等方式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音域、音色和兴趣特长来分配声部或角色。对于高音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或高音旋律;对于低音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演唱歌曲的基础部分或低音旋律。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或表演活动。

(六)提高小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气息控制力、音准掌握力与合唱配合的意识与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合唱教学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长期、系统的演唱训练,可使学生在声部切换、气息运用等方面能力获得不断的提升。因此,教师需采取必要的手段对合唱教学形式进行丰富与优化,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结语

合唱排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引入与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让合唱排练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张华.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 音乐天地, 2021(6): 12-15.

[2] 李明.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合唱排练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20(10): 89-9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