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游戏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肖正欣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64期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姚坪乡姚坪小学 442100

摘要:本研究聚焦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的应用困境,通过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揭示三大核心问题: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脱节、课堂秩序调控失衡、游戏设计碎片化。针对性地提出三维情境筛选机制、规则浸润式管理模式及SOLO进阶游戏体系等解决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建立游戏任务与数学概念的深度联结,构建秩序维护与素养培育的协同机制,可实现游戏教学从形式创新向思维深化的转型,为低学段数学游戏化教学提供系统性实施框架,有效促进学生在具象体验中建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游戏化教学;问题情境;课堂管理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低学段"做中学"理念的强化,游戏化教学成为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然而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思维""有游戏无数学"的异化现象,导致教学效能弱化。本文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通过实证调研剖析小学1-2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实施痛点,从情境创设、课堂管理、系统设计三个维度构建改进策略,旨在破解游戏化教学"高参与低认知"的实践悖论,推动游戏机制与数学本质的有机融合,为发展儿童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参考

一、小学低学段数学游戏教学概述

小学低学段(1-2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基于6-8岁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运用结构化游戏活动促进数学知识建构。皮亚杰理论指出,该阶段儿童依赖实物操作与具象体验学习,游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竞赛、情境模拟等形式,将抽象数学符号转化为互动学习对象,顺应儿童“玩中学”天性。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低学段教学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积累数学经验。实践中,游戏教学包括操作类(如计数器拼摆)、情境类(如模拟超市购物)、规则类(如口算接龙)三种形态,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初步数学思维能力,并在规则中渗透核心素养,为后续抽象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低学段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创设问题情境

部分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设计中片面追求形式新颖,导致问题情境与教学目标脱节。例如,在图形认知教学中,教师过度依赖复杂故事情节包装知识点,学生沉浸于角色扮演却忽略对图形特征的观察与总结。此类课堂常出现情境冗余现象:教师耗费大量时间搭建虚拟场景,但游戏任务与数学概念的联系牵强,甚至出现为趣味性牺牲知识逻辑的情况。学生易被花哨的视听元素吸引,反而弱化了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造成“热热闹闹却收获甚微”的教学困境。

(二)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弱的特点,使游戏教学中的课堂管理面临特殊挑战。在分组竞赛类游戏中,学生常因过度兴奋出现争抢道具、随意离座等行为,教师不得不多次中断游戏进行纪律管控。角色扮演活动中,部分学生过度代入虚拟身份,出现偏离数学任务的无效互动,如持续讨论剧情而忽视数据计算。此外,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争议也易引发学生矛盾,教师若未能预设有效的冲突调解机制,可能加剧课堂混乱,影响教学效率。

(三)游戏教学缺乏系统性

当前游戏化教学存在显著的碎片化倾向,教师多依据个人经验设计孤立游戏环节,缺乏与课程标准的深度衔接。典型问题表现为:同类数学概念在不同单元被拆解为互不关联的游戏任务,如加减法运算时而采用卡片游戏、时而转为肢体活动,未能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培养体系;游戏难度设置随意,简单操作类游戏重复出现,而需要高阶思维参与的设计占比偏低。这种随意性导致学生获得的数学经验零散,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削弱了游戏教学的核心价值。

三、小学低学段数学游戏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针对过度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教师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问题情境。其次,教师应确保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应避免创设过多的问题情境,以免使学生感到困惑和疲惫。例如,在学习“6~10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数字“10”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糖果,让学生先数出10颗糖果,然后再将10颗糖果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分法。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优化游戏课堂管理

针对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的问题,教师应优化游戏课堂管理。首先,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让学生明确知道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定。其次,教师应采用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如使用手语、口令等,来维护课堂秩序。最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反馈和评价,以激励学生遵守纪律和积极参与游戏化教学。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击掌加口令的方式来管理课堂秩序。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走动、打闹等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击掌和口令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纪律。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化教学并遵守纪律。

(三)自主研发数学游戏

针对游戏教学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教师应自主研发数学游戏。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游戏环节。其次,教师应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对游戏进行反复测试和改进,以确保其质量和效果。例如,在学习“6~10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款与加减法相关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或算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抽取卡片并计算算式的结果。计算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游戏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低学段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实践证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低学段数学游戏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仍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研究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尝试和实践游戏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袁宇航,赵彦宏.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19):120-122.

[2]魏加加.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统计图”习题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2,35(03):115-118.

[3]陈莉琼.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才智,2020,(02):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