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职教出海"视角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姓名:禹春晖 1978 年 1月生 性别 女 民族:柯尔克孜 籍贯:新疆 最高学历:研究生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职教出海"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国家、院校、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文章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职教出海,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职教出海"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24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彭斌柏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指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五件大事,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高标准、高水平举办2024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同月,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在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致辞中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数字化大潮,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他还强调,"职教出海"已经成为现实,是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客观结果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原则,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走出去"企业本土化发展所需为主要目的。11月,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岩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平行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有三个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职教出海"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议题,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它具有类型教育、终身教育的特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这一概念进入研究者视野。所谓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是指一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和话语权等综合性的影响力。它包括职业教育理念、模式、标准等在内的职教"软实力",以及留学生规模、"走出去"项目数量等"硬指标"。一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高低,既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也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职业教育大国向职业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研究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走出去",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从鼓励到引导再到促进的政策演进。早在2010年,国家就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随后《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相继出台,对职业教育"走出去"给予政策支持与指导。2019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教育支撑社会服务走出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职业教育"走出去"由鼓励探索阶段进入提质促进新阶段。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呈现出从点到面、从浅入深的发展态势。"十二五"以来,教育部启动了中国政府奖学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多所高职院校承担培养任务。一些院校成立二级学院、设立"鲁班工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能培训。还有的院校与国际行业组织合作,成立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职教集团。近年来,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白俄罗斯合作共建鲁班学院,成为我国职业院校"走出去"的典型案例。随着探索的深入,一些院校由前期的对外培训拓展到专业共建、师资互派、教材引进等领域,一些项目由初期的简单技能培训发展到学历教育、高端培训等方面。总体看,"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院校境外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走出去"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各方对职业教育"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相关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与国家总体战略的协同性有待加强;三是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还不高,"走出去"能力还较为欠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需求。这些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职教出海"视角下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1.国家层面:优化顶层设计,打造"走出去"新优势
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一要将"职教出海"上升到国家意志,纳入"十四五"教育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总体部署,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条例,在人才引进、学历学位互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制度保障。三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助计划,支持职业院校"走出去",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海外设立分校的院校给予倾斜。四要赋予驻外使领馆更多教育职能,为"走出去"院校、企业、项目提供信息、外交、领事保护等支持,建立健全教育对外联络机制。通过国家高位推动,在政策、法规、经费、外交等方面统筹发力,打造"职教出海"新优势,为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
2.院校层面:创新模式路径,提升"走出去"实力
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主力军和排头兵,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勇于开拓创新,全面提升"走出去"实力。一要加强优质职教资源整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有实力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跨区域、跨专业的职教联盟,打造优势特色鲜明、行业和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职教品牌,扩大"走出去"的整体效应。同时,鼓励院校集聚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海外合作平台,提升服务"走出去"的能力。二要实施"引智"工程,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提高外籍教师比例。支持骨干教师赴国外一流院校和机构进修访学,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科研。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将国际通用语言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系统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为"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主动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借鉴国际先进标准,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开发一批融入国际元素、体现中国特色、展现"工匠精神"的国际通用课程。开展多样化教学,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国际化发展,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擅长跨文化交流、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职教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职业院校要主动作为、深化改革,在政府政策激励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中不断创新模式路径,提升办学水平,扩大国际影响,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3.企业层面:深化产教融合,"走出去"添动力
企业"走出去"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要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建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多方共赢发展。政府可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要鼓励"走出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履行社会责任与拓展海外市场有机结合,主动助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要积极搭建海外产教融合平台,支持职业院校与"走出去"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工程中心等合作载体,共同开发适应海外需求的职教标准、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四、总结
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国家、院校、企业等各层面形成合力。在"职教出海"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走出去"新优势;鼓励院校创新模式路径,提升"走出去"实力;推动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走出去"添动力。只有立足国情,把握大势,创新机制,集聚合力,在对外开放中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中彰显职教担当,才能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晓军,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05)61-66
[2]陈瑞彩,对外汉语教学赋能“职教出海”实践研究[J],湛江文学.2024(04)0185-0187
[3]居珈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3)11-14
课题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4年度分支机构科研课题《“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职教故事》(编号:ZJ2024B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