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健康悦动”理念下幼儿体能大循环的实践探索与深度反思
摘要:进行“健康悦动”理念下幼儿体能大循环的实践探索与深度反思,搜集相关资料,阐述“健康悦动”理念、幼儿体能大循环内容,围绕确定幼儿体能大循环开展路径、材料分层投放、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体能大循环保障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幼儿创造更加良好的活动环境,提升活动效能,提升活动效果。
关键词:健康悦动;幼儿;体能大循环;实践
引言:进入新时期后,健康悦动理念因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效果受到了很多幼儿园的青睐。基于此,很多园长开始基于此探索更加有效的幼儿活动形式,如体能大循环,在充分考虑幼儿各类要素的基础上,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让更多幼儿参与活动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幼儿身心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1“健康悦动”理念概述
悦动,即愉悦的运动,运动是快乐的主旋律,运动是健康的奠基石,“健康悦动”理念提出通过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障身心健康。分析“健康悦动”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在“心”,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理压力,维持身心健康;健康在“食”,保持饮食健康,饮食有节、有序,避免暴饮暴食。随意饮食;健康在“洁”,维持身体、环境清洁,预防疾病;健康在“动”,适当的劳动、活动、运动,刺激机体,提升免疫力;健康在“静”,维持生理与心理平衡,避免身体一直处于过度疲累状态;健康在“度”,适度运动、睡眠、休息等;健康在“乐”,维持乐观心态,积极接受挑战[1]。
2幼儿体能大循环内容分析
幼儿体能大循环,是一种灵活利用幼儿园空间、设施,遵循“循环体能设计”原则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游戏方式,旨在协调幼儿体能,提升其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体能大循环体育活动形式不限,包括不限于:走、跑、跳、跨、平衡、钻爬、翻滚、综合障碍等,实现不同器械的灵巧组合,让幼儿在灵活、耐力、速度、力量、柔韧度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推动幼儿动作全面发展。
3“健康悦动”理念下幼儿体能大循环的实践探索路径
3.1确定幼儿体能大循环开展路径
(1)细致观察:“教育为本,观察先行”,缺少细致观察环节,很难发挥幼儿体能大循环作用,因此需要走进幼儿,了解其当前阶段的运动状况。据此,将全园教师划分为八个小组,对个别幼儿展开跟踪观察,基于观察结果进行交流研讨,在为期40min的游戏时间中,有的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幼儿学习游戏技能,有的幼儿在各个材料之间辗转……,看似热闹,但活动质量较低,活动量较少,教师未能对其加以有效的干预、指导,使得整个活动集成表现为随意、散漫、缺乏系统性,幼儿在活动中未能有所“得”。在细致观察中,对幼儿园当前的运动过程作出价值判断,寻找共性问题,确定要开展体能大循环还需做好的准备工作[2]。
(2)理念引领:园长定期组织教师学习《0-8岁儿童学习与环境创设》《幼儿园创造性课程》《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相关书籍资料,并指导教师关注相关官方账号,了解幼儿体能大循环开展注意事项,丰富其健康悦动理念,统一教师思想,促使教师能遵循“全面发展”原则梳理循环游戏内容,确保在循环游戏中尽量让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充分地活动开来,调动身体机能,提升身体素质,并促进幼儿认知、态度、情感、个性、社会性等的全面和谐发展[3]。
(3)方案推进:结合幼儿园场地布置,从大门开始,围绕幼儿园教学楼四周,开辟长方形体能循环跑线,结合走、跳、跑、平衡、攀爬等游戏需求,投放滑道、轮胎投掷墙、攀爬架等器械,形成初始版活动方案。但部分教师提出:“场地过大,对幼儿体能消耗过高,很难循环运动”,据此对活动区域进行有效压缩,结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年龄、兴趣、体力特征等,确定适宜的活动区域。后续在幼儿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为幼儿提供更加良好的活动服务。
3.2材料分层投放
材料是支持体能大循环稳定开展的载体,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媒介,按照分层投放原则,满足幼儿不同阶段对游戏材料的具体需求。
(1)初期材料分层投放:充分考虑游戏趣味性、材料丰富性,如在幼儿园“投掷区”开展“喂小鱼”“彩虹伞投掷”“看谁投得准”等材料时,布置2m、3m、4m、5m、6m的投掷线,“跳跑区”布置10cm、20cm、30cm、40cm、50cm高的跨栏,满足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的游戏需求。此外亦可结合幼儿能力投放材料,如在“平衡区”开展“过油桶”游戏时,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选择从固定油桶的轮胎上走过去,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可选择从直径60cm、处于滚动状态的油桶上走过去[4]。
(2)中期材料定期更换:大部分幼儿因其年龄特征,很难对某一游戏材料、项目保持长久的兴趣,故而要保持体能大循环的持续性,需定期更换材料。采取两种更换方式:其一是由教师负责更换,教师在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关注幼儿对各类材料的使用时间、使用频次、喜爱程度等,基于此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更换材料类型、时间点等,保证每周各个区域内的材料至少更换两次。其二是联合幼儿更换材料,在与幼儿闲聊中了解其最喜欢的体能大循环形式,与幼儿一起更换材料,提升幼儿参与度。
(3)后期自主选择材料:在体能大循环各区域规划出储物空间,布置储物架,存放各类器械,幼儿结合活动形式,按需自由选择相关材料,如“跑跳区”,幼儿可选择水桶、轮胎、自行车等绕场跑,以此培养幼儿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5]。
3.3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
(1)小班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小班幼儿处于3-4岁之间,其身体器官、系统在关键发育阶段,身体组织相对柔软,机能还不完善,耐力、肌肉力量弱,比较容易受伤,结合《指南》对小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具体要求,选择六类体能大循环项目,据此设计相关游戏活动,提升幼儿动作协调性,具体项目:①走步游戏:老鼠运粮食、小白兔的生日、过小桥、一步一步走啊走、跟报纸做游戏、大鸭子小鸭子。②跑步游戏:稻草人、谁是小熊、贴烧饼、小动物赛跑、我和球儿来赛跑、赶马人。③跳跃游戏:跳房子、开心跳跳跳、小兔跳跳、小海豚顶球、青蛙跳跳跳、勤劳的兔宝宝。④钻爬游戏:钻山洞、快来抱抱、爱排队的蚂蚁、钻爬乐、小刺猬摘果子、小乌龟本领大。⑤平衡游戏:小海龟的快乐岛、小小送奶员、机灵猴巧胜胖胖熊、有趣的平衡板、小熊过桥、闯关取种。⑥投掷游戏:勇敢的小猎人、沙包真好玩、打怪兽、一起喂小鸡、看谁飞得远、快乐小投手。如在“小海豚顶球”游戏中,锻炼幼儿双脚同时向上跳跃能力,培养空间方位知觉,在各类材料到位后,结合视频资料提出问题“小海豚在干什么?”指引幼儿模仿小海豚顶球动作,把握动作要领:保持双脚并拢,屈膝上跳,前脚掌先落地,落地后弯腰进入“钻爬游戏”模块,实现各个活动的串联[6]。
(2)中班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中班幼儿动作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心肌收缩能力、耐力、肌肉力量、肺活量等不断增强,善于在游戏中总结经验、保护自己,围绕六类体能大循环项目筛选更有难度、趣味性更高的活动,如平衡游戏中引入快乐的小青蛙、走高跷、快乐前翻滚、走平衡木、侧身翻滚、单脚站立保持平衡等,投掷游戏引入最佳投手、定向投掷、单手肩上投掷、双手投篮、抛接球等游戏。以“抛接球”活动为例,主要锻炼幼儿上肢力量,让幼儿在抛接球过程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先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球,设计跑道、路线,提出相关问题“球都能怎么玩?”启发幼儿探索球的不同玩法,后续再展示抛接球要领:在维持身体平衡后,双手抱球上抛,看准球落下时机,双手紧紧接住。为避免学生在前五个模块已经消耗了较多的立体,应留给学生足够的适应时间,避免其产生较大压力。
(3)大班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强,且比较青睐于一些高难度、冒险性的活动,为吸引幼儿参与到大循环活动中,尽量保持活动的复杂性、趣味性。具体项目包括:①走步游戏:轮胎大作战、原地踏步走、踢足球、两人三足、看谁不湿鞋、侧身走。②跑步游戏:追逐躲闪跑、跑圈、拿圈追逐跑、快速跑、变速跑、大步接力跑。③跳跃游戏:双人跳绳、后摆跳绳、花样跳绳、立定跳远、助跑跨跳、从高往下跑。④钻爬游戏:野战小特警、匍匐前进、螃蟹爬、攀爬梯子、蜈蚣爬、快速钻爬。⑤平衡游戏:集结小队、运水行走、椅子上的平衡、挑战平衡凳、踩高跷、综合大考。⑥投掷游戏:向魔王进攻、投掷纸飞机、胸前投篮、套圈、沙包投掷、单手肩上投篮。如在开展“向魔王进攻”活动时,以侧向肩上投掷动作训练为主,让幼儿领会上步侧身投要领,提前准备60个沙包、若干滑溜布、大呼啦圈、彩圈等,创设“水果炸弹”游戏情景,组织幼儿练习前期动作,再将幼儿分成“魔王”“士兵”,分别站在两条平行线外侧,面对面站立,幼儿在听到口令后,用沙包在侧向肩上投掷,幼儿之间相互配合、监督、指点,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不断提升其手腕、手臂力量。
(4)综合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组织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协同参与体能大循环项目,具体项目有老鹰捉小鸡、跳竹竿、跳皮筋、跳房子等民间游戏,以及小小探险家、炸碉堡、黑猫警长等综合游戏,提升女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合作精神,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实现体能大循环。
3.4体能大循环保障措施
为确保体能大循环活动开展的顺利、安全,提出各类保障措施。
(1)活动时间保障:小班、中班、大班一次循环活动时间分别设置为20min、25min、30min,其中包括3min热身活动、8—10min循环活动、2—3min放松活动、8—10min循环活动、3—5min放松活动,通过热身与放松,保护幼儿身体机能,减少受伤事故。
(2)活动安全保障:对比常规活动形式,体能大循环活动范围更大、时间更长、参加人数更多,为确保幼儿身体安全,需提供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包括:①做好活动前安全教育:与幼儿一同观看短视频,了解体能大循环开展方式、注意事项、自我保护方式、应急措施等,确保所有幼儿均能遵循活动规则。②提供基本保护:对于墙角、尖锐物体、高处坠物等,尽量撤除,若不能撤除,也需对其加以适当处理,如包裹保护装置、转移到其他空间等;准备丰富的医疗设施、材料,在幼儿受伤时能及时干预。
结语:综上,文章就“健康悦动”理念下幼儿体能大循环的实践展开了深入探索,以上提出的各类实践措施在落实中具备较大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活动强度,调动了幼儿积极性,让更多幼儿在快乐活动中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邓敏.混龄式体能大循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6):9-12.
[2]钱媛媛.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4):157-159.
[3]唐馥,张丽.动作教育背景下幼儿体能大循环活动的设计与研究[J].教育家,2023(51):66.
[4]李彬,熊姣.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与实践[J].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2024(6):39-41.
[5]尤扬眉.基于运动核心经验的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26):10-12.
[6]曾丽娟.混龄式体能大循环在晨练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与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1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