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王哲娅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66期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6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愈发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要想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效果,“教-学-评”一致性可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一致性展开研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强化教师目标意识、优化教师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评价素养三个方面助力“教-学-评”一致性落地落实,进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目标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 [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DB/OL1.北京:人民日报.2021年05月22日[2023年4月9日1.http://jhsik.people.cn/article/32110444.],明确指出,学生减负根源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作用。2017年,教育部颁发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组织,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并增设教学和评价相关案例,以增强教学指导性。[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新课改背景下,大家逐渐聚焦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评”一致性观点恰恰符合这一指向要求。但回归现实课堂,受传统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影响,仍大量存在“为教而教”“为考而学”“为评而评”“教-学-评”不一致等问题,使得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发展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难以保障。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

崔允漷教授最早于《“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一文中阐释了自己对于该概念的理解,其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存在,清晰的目标是这一理念的前提和灵魂。既体现出课程标准和本质要求,也引导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思考“为了什么去教”“教什么内容”“应该怎么去教”“教到哪种程度”以及“评价什么”“怎么去评价教与学“评到哪种程度”等“三位一体”的问题。[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可见,“教-学-评”一致性应作为当前“双减”背景下,解决现有困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和有益尝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一致性存在的问题

通过阅读文献和资料整理,发现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内涵把握不准确

对“教、学、评”一致性内涵把握不准确,可具体理解为对教学目标设置、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内涵把握不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虽明确教学目标应解决教学重难点,但落实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其实模糊了其表现形式,并未量化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方面,教师聚焦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课后的终结性评价,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认知体验与情感发展,此来,难以发挥“以教促评”和“以评促教”的作用。在教学评价方面,仍有教师简单将教学评价定义为“考试”“分数”“排名”,且在教学实践中,缺少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运用较少。认识的局限性反之影响实践开展。

(二)师生的“教”与“学”不相符

往往备课初期,教师设想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时政素材去充盈课堂,但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教师往往不会按照先前设计开展教学,主要依托讲解法独自讲解知识,对于分组讨论、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等占用教学时间的活动往往省略。这就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感和趣味性,学生无法提起教学兴趣,始终处于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此举,弱化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他们不清楚这种状态下应该如何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教育不相符,这也是现行阶段下主要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评价素养不足,评价滞后

观察显示,教师往往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前者,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里观察学生状态以便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后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在课堂之外得到成长与收获。忽视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无法被有效衡量,进而影响教师及时调控课堂节奏。其他方面还表现在,对学生课堂问题的回答没有有效点拨,大多倾向于“说的很好、回答很棒…”等较为笼统的点评,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培养扩散性思维,对事物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课堂“学-评”环节对接不妥。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一致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采取适当方式调整优化,“教-学-评”一致性方可发挥最大作用,减压提效,增智赋能。

(一)强化教师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实践

教育教学目标由大到小可分为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培育目标以及课程目标。每个层级目标要求不一,大小不同。作为基层教师,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前需要深入解读课标要求。新课标的出台不仅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调整了课堂结构,还结合课程内容明确规定学业质量标准。研读课标可避免教师按照自身经验出发,设置教学目标与所需相脱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置教育教学活动、明确评价任务是为了更好贴近学科课程标准,达到第一个教育层级,进而为达到更高层级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做准备。

(二)优化教学设计,围绕目标开展教学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的“逆向教学设计”内容显示,评价任务的设置顺序应提在教学活动设计之前,可理解为“目标-评价-活动”的设计理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也不能搞毫无意义的活动。对于活动素材和形式的选择,应贴合学生具体学情与需要。如何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现有学习基础是第一步,最能直观感受学情的场所在于课堂,观察学生状态是否坐立难安、抓耳挠腮亦或是聚精会神、眼神交互,方能只管获取信息。此外,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回答感受学生的语言反馈,可从侧面感知他们的学习状态。课外,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能力基础与思想状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做好调整应对。

(三)提升教师评价素质,丰富评价活动

对教学评价来说,效度的重要性高于评价的精确性。[ 周文叶. 教师评价:评什么和怎么评——访斯坦福大学李·舒尔曼教授[J]. 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2):3-12.]教师自身评价素养培育不够、知识储备不足、评价效果效度不佳是其“教-学-评”一致性建设时面对的重要问题。从时间维度看,教师入职前的职前培训可适当增强对评价素养的学习,入职后,应持续跟踪培养他们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整理归纳后精准施策。就上级管理而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加强对此观念的引导,多开展组织活动,邀请对应领域的专家授课,前往先行先试做法突出的单位观摩优质课、交流有益做法。校内,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论坛、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助平台,以此增强专业积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可通过聆听家长、学生的意见建议,将此有效融入个人反思与实践中,此来“以评促教”“以评带学”。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哲娅 四川自贡人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

[2].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3].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DB/OL1.北京:人民日报.2021年05月22日[2023年4月9日1.http://jhsik.people.cn/article/32110444.

[4].周文叶. 教师评价:评什么和怎么评——访斯坦福大学李·舒尔曼教授[J]. 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2):3-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