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徐昕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66期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游离于教学体系之外,专业教育也较少涉及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难成体系。针对这一问题,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模式及师资队伍的创建两方面进行阐述,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用型的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职业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一、引言

在2022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上,吴岩司处长所作主题报告,提出了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的建议,提出加强推进四新建设中加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自动化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顺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也符合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宏伟战略要求。但是目前多数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仍采取传统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于实践当中。因此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分开的现象。本文基于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深度融合的思想,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又拥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用创新创业的思维和技能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旨在专业实践领域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1、二者相融合是必经之路。

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基础,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两者相结合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所以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必然趋势。

2、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推动

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能够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融入到职业技能当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其创新能力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得到提升。高职院校将二者结合也是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有助于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授课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能力的导向模式。另外,将二者融入更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多元化知识的综合应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3、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

我国要成为工业强国,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技能培训以外,还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体现体现在职业技能上。更需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因此,单一的技能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创业所需的市场调研、团队协作等能力。两者相融,更能够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认清自我的职业定位能力,具备市场痛点的敏感性和创业能力。

4、社会经济的推进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经济相结合,更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做出贡献。在国家双高计划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借助企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及创业机会。使学生更能在实习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的意识。借助企业平台,不仅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实习中还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及社会资源,使学生在毕业中更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自动化专业的融合路径

1、课程体系的融合

课程体系融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自动化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因此开展专创融合要将创新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专业课体系中,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在新知识点的训练中增加创新思维训练。在项目一体化教学中增加创新分析、创新项目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专创融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引入到项目化教学中。使学生通过产品设计、研发和销售来模拟整个创业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准确铺捉到市场需求,提高他们的市场灵敏度和创新能力、创业嗅觉。同时将技术商业化理念引入到项目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让学生从产品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全方位体验。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在专业课设置过程中将具有通用性的基础学科统一纳入到专业课学习当中,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的,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市场的前沿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工艺、先进管理理念等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创新项目实践中进行市场调研,形成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增加财务管理和产品风险评估等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理念深入结合,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2、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建立

高校教师肩负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因而。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别重要。第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锻炼或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让教师学习到企业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把市场需求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组织教师定期培训,开展创新创业的相应比赛,并加入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加强能力的积累。第三、邀请企业家、投资者及各领域专家,涵盖会计、法律、艺术、人文、经济、创业、金融、历史、社会、管理、营销、数学分析与科学技术、运营、信息管理等相应领域有成就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培训学习,将课堂内容带入到市场需求真实世界中。第四、对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每学期进行相应的任务训练,包括,①每学期至少承担两门专业课教学任务,②每年度至少承担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任务。③每年至少主持一项教学改革课题。④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⑤每年至少指导一项大学生职业技能比赛。通过上述的训练构建一支具有视野开阔、结构合理、术业专攻的高水平应用型教学团队。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科技激烈竞争时代,传统的教育已无法满足企业对复核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市场形势,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从课程、师资等多维度进行优化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与空间来适应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启霞,高锦飚,祖强,等.从“背离”到“融合”:专创融合共同体的逻辑起点、内在机理与建设路径[J].江苏高教

[2] 李海东.融合与创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3):42-51.

基金:吉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

导委员会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

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与

实践”(CXCYHZW2021010 )

作者简介:徐昕(198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研究方向:自动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