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雅文化引领,“七润”赋能:家校社协同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管理的行政统筹策略研究

——基于学习型家长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谢秀燕 周剑江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72期
溆浦县雅堂芙蓉学校 湖南 怀化 419300

摘要:随着乡村教育的不断发展,乡村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雅文化引领下,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以学习型家长群建设为实践探索方向,提出“七润”赋能的行政统筹策略。通过深入剖析当前乡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学习型家长群搭建家校社沟通桥梁,以“七润”策略,如文化润心、活动润德等,促进家长参与、协同社会资源,提升乡村小学德育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为乡村小学德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行政统筹思路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乡村小学教育;德育管理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乡村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而小学德育管理作为乡村教育的关键一环,承载着塑造乡村未来建设者精神品格的重任。近年来,尽管乡村教育资源逐步改善,但德育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家校社三方协同不足,家长教育理念滞后,德育活动缺乏系统性与深度,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德育成长环境。雅文化,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为乡村小学德育注入了灵魂。在此背景下,聚焦学习型家长群的建设,探索“七润”赋能的行政统筹策略意义深远。它恰似一条纽带,紧密联结家校社三方,让雅文化落地生根。借助学习型家长群,学校能够精准传递雅文化理念,家长得以提升教育素养,社会资源有序融入。通过“七润”举措全方位润泽学生心灵,开启乡村小学德育管理新篇章,为乡村孩子成长筑牢品德根基。

一、乡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家校社协同机制不完善

在乡村小学德育管理中,家校社三方协同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家校沟通不畅,学校组织家长会多流于形式,教师单向传达学生在校表现,缺乏对家长教育困惑的深入倾听,家长反馈渠道狭窄,双方难以就德育问题达成深度共识。另一方面,家校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如学校要求家长监督作业完成,却未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品德塑造,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积极性不高,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责任。再者,社会力量融入难,乡村虽有丰富民俗、乡贤资源,但学校缺乏主动对接意识,社区与学校互动少,未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无法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德育环境,导致三方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凝聚。

(二)雅文化挖掘与融入不足

雅文化作为德育瑰宝,在乡村小学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有效利用。一方面,教师对雅文化理解浅显,在德育课程中仅零散提及诗词歌赋,未深入挖掘雅文化蕴含的礼仪、诚信、谦逊等品德内涵,无法系统引导学生领略其魅力。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雅文化元素,校园景观、教室布置未彰显雅韵,难以发挥环境育人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乡村小学德育师资面临诸多困境。其一,专业德育教师匮乏,多数教师兼任德育工作,未受过系统德育培训,教学方法陈旧,多依赖说教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不了新时代德育需求。其二,教师培训机会少,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及时参与校外高端培训,校内教研氛围不浓,教师间交流学习少,专业成长缓慢,制约乡村小学德育管理水平提升,影响学生品德发展。

二、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基于学习型家长群建设的乡村小学德育管理的行政统筹策略

(一)搭建多元沟通平台,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1.优化家长会形式与内容:摒弃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家长会模式,设置 “家长心声”“德育困惑大家谈”等互动板块,给予家长充分表达对孩子品德教育期望和担忧的机会,教师认真倾听并提供针对性回应,共同探讨德育难题。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校内外参与的德育实践成果,增强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直观感受,促进家校深度沟通。

2.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加强:雅文化引领下,学校与家庭能更好地互相沟通、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进行亲子学习,激发家长的责任感、上进心和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家长素质,努力成为“学习型家长”,从而带动学生乐学好学,营造学习氛围,打造“乡村学习型家庭”。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主观能动性和资源优势,促进构建家校共育有效机制。

3.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学校成立专门的社会资源对接小组,主动走访乡村民俗艺人、乡贤,邀请他们进校举办民俗文化讲座,介绍乡村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并通过学习型家长群及时发布这些活动信息,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各方资源,使家校社协同更加紧密。

(二)深化雅文化传承,赋能乡村小学德育

1.加强教师雅文化培训:定期邀请文化学者、民俗专家为教师开展雅文化专题培训,通过系统讲解雅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精髓,结合案例剖析雅文化在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组织实地体验乡村雅文化遗迹、民俗活动等方式,加深教师对雅文化品德精髓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鼓励教师结合乡村实际,自主研发雅文化德育课程,将雅文化融入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

2.打造雅文化校园环境:我们逐步形成了以“雅”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依据乡村特色与雅文化内涵,重新规划校园景观,打造雅文化主题花园,种植象征意义深远的花卉植物,设置诗词碑林,镌刻经典诗词,让校园每一处都散发着雅文化的气息。在教室布置上,我们张贴雅言警句,展示学生雅文化创作作品,如书法、绘画等,营造浓厚的雅文化氛围。同时,开展雅文化主题校园活动,让学生展示传统礼仪规范,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对雅文化的浓厚兴趣,让雅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滋养学生心灵。通过这一系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引领,我们打造了一批“乡村学习型家庭”,家长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家庭教育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依托信息技术2.0工程的深厚基础,教师们已能熟练运用各类网络应用系统和软件工具。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家长搭建一个集思考、学习于一体的在线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们将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家长合理规划自我提升路径,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为基础,我们致力于打造“家校共学”的新型家校共育模式,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小学德育管理在雅文化引领与“七润”赋能下正开启新征程。通过搭建沟通平台、深化雅文化传承、强化师资建设,以学习型家长群为依托,逐步攻克现存难题。虽任重道远,但已初显成效。望后续持续发力,让家校社协同更加紧密,让雅文化浸润每个孩子心灵,助力乡村孩子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推动乡村小学德育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刘留.德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研究[J].吉林教育,2024(12):10-11.

[2]高春燕.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困境及对策分析[J].作家天地,2024(08):1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