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产教融合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的研究

袁梅凤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70期
广州城建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92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构建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意义深远。以某专业与互联网企业共建基地为例,项目内容涵盖明确校企合作目标与模式、依企业项目规划制定实训课程、搭建共同管理架构、构建企业标准评估体系,带来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企业人力成本降低、院校影响力提高等积极成果,但也面临项目时间安排不定、企业指导不足等问题。通过政府优惠、文化融合、实训内容优化等策略有望改善现状,深化产教结合,培养更多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推动产业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人才培养

0引言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行业因技术快速革新,对从业者实操能力要求持续攀升,教育体系输出人才与行业需求脱节现象明显,产教融合成为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教育的必然走向。在此背景下,某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设立校外实习中心,其规划和推进对人才培养、企业与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亟需深入探究其构建路径、成效与挑战。

1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紧迫性

1.1行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

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行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对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设定了多维度的高标准规范,在网络拓扑结构与系统构建技术层面,须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特定要求,诸如企业园区内的网络系统、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等,规范构建网络拓扑模型,精确量度网络带宽所需容量参考上限。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系统调试技术层面,应具备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进行高效配置与故障恢复的能力,实施VLAN的设置、路由协议的配置以及安全策略的实施,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技术要点解析与实施路径,必须掌握网络故障的快速定位与高效处理技术,处理链路故障、设备故障及网络性能降低等问题的技术手段,必须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核心要领,诸如入侵检测与漏洞修补等领域,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1.2企业期望的人才素质模型

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所设定的素质模型,要求其具备多维度特质,在专业操作技艺范畴,应全面而细致地把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体系,对当前广泛应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管理工具应具备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展现卓越的项目执行水平,切实依照项目既定规范操作,独立或配合完成网络项目实施作业。在团队互动合作层面,擅长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与紧密合作,合力攻克项目实施阶段所显现的障碍,须具备显著的学习潜质与创新思维素养,对技术进步展现出高度敏捷的适应与调整潜力,助力企业网络技术革新的战略实施,务必持有崇高的职业操守与卓越的职业素养,实施企业网络信息及商业机密的保密制度,保障企业商业秘密不受侵害。

1.3产教融合浪潮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产教结合的宏观背景下审视,实施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教育改革行动迫在眉睫,在传统教育框架内,理论知识传授占据主导地位,该行业与实际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产教融合推动了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深度整合与互动,将企业实际项目与前沿技术纳入教学实践环节[1]。教育机构应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提高实践教学的分量占比,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及问题解决技巧的培养,企业界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学童实施早期教育筛选方案,实施人才战略,储备优秀人才,以增强组织发展后劲,依托产教结合模式,破除学校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藩篱,推动教育及产业资源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推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教育向行业需求匹配的方向调整与升级。

2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

2.1校企合作的目标与合作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区域互联网企业携手共建校外实习实训中心,校企合作战略目标明确化,学校力求借助企业资源,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力求毕业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并满足岗位的专业素质应用规范,提升专业能力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企业力求通过协作方式,预先培育与选拔出适宜的人才,对我国网络项目开发与维护环节实施人力资源保障,实施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本的综合管理。在合作模式实施与监控上,实施跨文化联合教育培养模式,企业深度介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课程教学采纳真实项目案例,强化课程实践性;院校挑选学子至企业进行分阶段实践操作,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辅导,构建学校教育体系与企业文化需求的精准融合。

2.2实训基地的场地与设备配置情况

该学校校外实训中心设立在企业内部特定空间,设有特定实训场所的设施,场地设置参照企业实际运作环境进行布局设计,对网络规划、设备调试、网络安全攻防等区域实施功能分区策略与布局优化实施,营造与职场实际相符的学习空间,就设备配置配置进行探讨,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配置,涉及高性能交换机、路由器及防火墙等关键设施,囊括众多知名品牌及其系列型号,满足多样化网络环境下的仿真与操作需求,配置了多套顶级计算平台,实施了高端的网络管理与分析软件平台,有力支撑了学生在网络拓扑构建及数据流量分析方面的实践需求。

2.3参与实训教学的师资构成

该实训基地教师团队专业构成多元,企业选派实操经验丰富、深谙行业技术走向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传授实用技能与项目经验。学校则组建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团队,负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助力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理论,同时配合企业导师教学管理[2]。此外,院校还定期邀请业界专家开展讲座和学术研讨,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多管齐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实训教学高质量开展。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路径剖析

3.1基于企业网络项目的实训课程规划

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与互联网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中,基于企业网络项目进行了系统的实训课程规划。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项目需求,涵盖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在网络拓扑设计课程中,设置了不同规模企业网络拓扑的设计任务,如小型企业网络只需 3 台交换机和 1 台路由器,中型企业网络则需 8 台交换机、3 台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配置课程里,针对不同品牌的交换机(如华为 S5700 系列、华三 S5120 系列)和路由器(如 Cisco 1941、华为 AR2240)设置不同的配置任务,见表 1。网络安全防护课程结合企业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安排网络入侵检测与防范、数据加密等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架构搭建

为实现校外实训基地全面升级,该专业与业界企业构建校企协作管理结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由项目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实训项目开展、导师指派及学生考勤管理;学校管理层由专职负责人和实训指导教师组成,主管学生思想教育、教学进度管理及与企业的沟通[3]。双方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规范,明确各方职责与权利。实习期间,企业定期评价学生表现并反馈,学校据此开展针对性辅导,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深化合作。

3.3以企业标准为导向的实训评估体系建设

该实训基地以企业规范为导向构建实训评价模式,全面覆盖学生专业技能、项目执行、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等维度。评判专业技能时,以网络项目实操表现为核心,通过审查网络拓扑结构合理性和设备配置精确度衡量;从进度监控、问题解决能力评估项目执行效能;依据团队项目中的沟通协作与任务分配评估团队协作;从工作态度、责任担当和保密意识考察职业素养,据此构建评分体系,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确保客观公正,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其全面发展。

4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的利弊分析

4.1带来的积极成效与优势

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地方性互联网企业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营模式,能发现其在多方面成果显著。学生在实训中深度参与真实企业级网络项目,通过优化五个办公场所和三个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实操能力和对技术的理解大幅提升;企业开展实训教学,提前评估学生能力并改革招聘策略,成功削减约20%人力成本;学校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增,招生规模同比增长15%。校企在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上成效斐然,共同推进三项网络技术科研探索,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4.2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该实训基地运营中面临不少现实难题。实训项目实施时,企业网络项目时间安排不可预知,研究资料显示约20%的实训项目计划出现非计划性变动,干扰教学进度连贯性;企业导师因工作繁重,平均每周仅能投入4小时左右用于学生实训指导,全面辅导学生的深度有限。在学生培养与管理上,企业和教育机构管理差异明显,企业严格的考勤和纪律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统计表明约10%的学生课堂出勤存在迟到早退情况,给管理工作带来阻碍。

4.3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剖析

深入剖析问题形成的深层机理,企业项目因市场需求波动和自身复杂性而存在风险,导致企业难以精准预测项目时间节点,影响实习教学计划,且企业导师辅导时间不足[4]。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员工专注内部业务,实训辅导被视为额外负担。学生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学校教育体系宽松,对企业规章制度培训引导不足,学生职业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升。校企合作沟通协调机制有缺陷,不能及时高效解决问题,矛盾日益凸显。

5完善某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的方法

5.1激励企业深度参与的有效策略

为促进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外实习与实训中心,可多管齐下。国家层面,出台税收减免政策,按企业在实训设施和师资投入情况,给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一定比例税收减免,减轻其经济负担;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奖励基金,对产学研合作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十万至五十万元奖励,鼓励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互利共赢。学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定制选拔服务,依据企业特定技能需求开展人才培养,探索定制化服务模式,并在校园宣传中强调企业在人才培育体系的核心价值,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激发其参与热情。

5.2化解校企文化与管理差异的措施

为消除某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间文化与管理分歧,一系列策略亟待落实。在文化融合层面,教育机构应在学生实训前精心组织企业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培训,通过多维度讲解、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企业文化与工作环境,从而强化集体认同感的培育;企业可开展企业开放日、文化讲座等活动,助力学生全方位了解产业链结构。在管理层面,校企双方需协同制定统一实习实训管理标准,涵盖考勤、绩效、奖惩等方面并严格执行,搭建高效信息交流与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高层联席研讨会,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难题,推动双方协作与信息互通,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5.3持续优化实训内容与评估体系的手段

在某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开展中,不断完善实训课程内容与评价机制尤为重要。企业和教育机构应紧跟行业发展走向,契合企业实际需求,每学期对实践项目进行优化[5]。像随着5G技术发展,及时开设5G网络部署与效能优化课程,并引入企业前沿网络安全技术和创新方案,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构建评价机制时,制定包含企业导师、院校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的多维度模式,在项目执行阶段,对网络拓扑结构创新性和设备配置效率性进行量化评估,保证结果客观精确,同时落实综合学业与成长指导计划。

结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协同合作构建起包含管理架构、课程规划及评估体系的合作机制,达成全新校企合作模式。此模式不仅极大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还充实企业人才库,成果显著。但也面临项目进度波动、管理分歧等问题,根源在于市场特性、企业业务属性与教育环境多样性。可通过激励企业加大投入、消除文化分歧、优化课程内容等举措,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专业与行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光旭.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22,(03):45-47.

[2]王俊.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3):217-218.

[3]杨明丽.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1,(02):115-116.

[4]徐霞.产教融合下重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3):69-70.

[5]凌敏.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专业课程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9):1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