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音”为有你,“乐”享成长:培智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围绕培智音乐教学展开,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兴趣为先导,运用图谱教学,创设情境,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培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助力他们理解音乐,丰富情感体验,挖掘音乐潜能,培养团队意识。旨在让培智学生在音乐世界中收获快乐与自信,实现全面发展。这些教学方法为培智音乐教学提供了创新思路,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培智音乐教学;教学方法;个性差异;合作学习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旋律与和声的结合,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而且还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殿堂里,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信,让音乐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一、以兴趣为先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培智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他们就像一个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探险家,对新鲜事物总是满怀热忱,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可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分散,短时记忆能力也相对较弱,就像手中握着的沙子,一不小心就会漏掉。所以,在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学里,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了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毕竟,大家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打从心底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就拿《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四册》里的歌曲《报春》来说吧。这首歌曲的旋律特别优美,节奏也很欢快,就像春天里的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但在正式教孩子们学这首歌之前,我并没有直接播放歌曲,而是带着他们一起观察春天的图片和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春天里花朵的颜色、小草的嫩绿,还有小鸟飞翔的姿态,帮助他们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接着,我才播放《报春》这首乐曲,让孩子们一边静静地欣赏音乐,一边闭上眼睛用心体会歌曲里展现出来的春天的韵味。那美妙的旋律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牵引着孩子们,很快,他们就被音乐深深吸引住了。你瞧,他们有的不自觉地摆动着小脑袋,有的还通过一些简单又可爱的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义,模仿鸟类飞行时张开双臂的样子,还有模仿花朵绽放时慢慢舒展身体的动作。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而且对这首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接下来,我让他们跟着伴奏轻轻地哼唱这首歌,一步一步引导,最后鼓励他们自己大声演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始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不仅轻轻松松学会了歌曲,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运用图谱教学,助力学生理解音乐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简谱和五线谱就像是两座难以翻越的大山,理解起来困难重重。但图谱,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作为一种简便又直观的教学用具,能帮助学生更轻松、更有效地理解音乐。图谱很巧妙,它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就把音乐里复杂的节奏、旋律和蕴含的情感都展现了出来。通过图谱,原本抽象、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音乐,一下子变得具体、形象,变得容易被学生们掌握了。
我还记得在教授第四册里的歌曲《童谣》的时候,就采用了图谱教学的方法。《童谣》这首歌,歌词简单明了,一读就懂,旋律也十分动听,就是节奏稍微有点复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我花了不少心思,精心绘制了一份生动有趣的图谱。在这份图谱里,我用箭头来表示音符的高低走向,箭头往上,就代表音符升高,好像小鸟往高处飞;箭头往下,就表示音符降低,仿佛小鸟从高空缓缓落下。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节奏的强弱变化,粗线条表示强拍,就像敲大鼓一样有力;细线条表示弱拍,就像轻轻敲小鼓。不同颜色的圆圈代表歌曲中的不同音符,而这些圆圈之间的箭头就代表旋律线。在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谱,让他们用手指跟着箭头比划,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同时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感受节奏的强弱。然后,我一边带领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一边结合图谱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唱这首歌。有了图谱的帮助,学生们就像找到了学习音乐的捷径,很快就把握了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唱歌的时候也变得更加自信和顺畅,歌声里都充满了快乐。
三、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备表达人们内心多样情感的能力。当培智学生学习音乐时,他们的技能和情感都正在发展中。凭借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中各种不同情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抒发自身的情感。
在教授第四册里的歌曲《“对不起”,“没关系”》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教学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引领学生回想自身于生活中碰到的相似情形,比如说,不小心碰倒了他人、弄碎了物品等,接着叫学生讲述一下那时的心境与体会。然后,我播放《“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曲子,希望学生们不仅喜欢这段音乐,也能感受到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在学生们初步感受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之时,我接着引领他们开展情境表演。我决定让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歌曲中的“我”和“小刚”角色。在表演的时候,学生们凭借语言和动作的展现,深切地领悟到了歌曲里面包含的情感,并且也懂得了在生活里怎样宽容他人、理解别人。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还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
四、尊重个性差异,挖掘学生音乐潜能
每一位培智学生均具独特性,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感受与表现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独特特点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教授第四册里的歌曲《谁唱歌》时,我极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别。在教学中,我先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过了一会儿,我提示学生们说出他们听到唱歌的动物,然后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在此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极其生动,有的学生在动作展现方面极具巧思。然后,我让学生们选择那些吸引他们的动物。有的学生决定模仿小鸡的鸣叫,有的学生决定模仿公鸡的举止,还有的学生决定模仿喜鹊的舞姿。凭借这样的方式,我不但发掘出了学生的音乐潜力,而且塑造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使他们于音乐的天地里寻得了独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信。
五、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协作中掌握倾听、交流以及合作的技巧,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和合作水平。在教授第四册里的歌曲《喂啰啰》时,我着重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时,我把学生划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各自负责歌曲里的不同部分。合唱团被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演唱歌曲的主旋律,另一组负责演唱和声。第三组则负责演奏打击乐器。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彼此倾听、交流、协作,一起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唱歌,既能培养起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起团队意识以及提高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
总之,培智音乐教学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音乐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图解教学、创设情境和考虑个别差异等方法,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自信。我深知,音乐课上唯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每名学生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王飞.有感于小学特殊教育之培智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33.
[2]练芳波.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教学的探讨[J].求知导刊,2024,(14):71-73+106.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