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工程认证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价值观塑造的实践与成效

陈香凝 王琬茹 任淑霞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84期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名称:工程认证下强化价值塑造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2021BKJGLX667)

作者简介:

陈香凝(1979.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应用软件开发。

王琬茹(1979.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

任淑霞(1980.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

摘要:在工程认证背景下,本文详细阐述了《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方法、内容和成效,特别是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工程认证;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价值观塑造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受到了广泛关注。《算法设计与分析》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重要使命。本文结合工程认证背景,详细介绍了《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方法、内容和成效,特别是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2.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需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在信息化时代,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提升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传统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对思政教育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受限,难以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融入思政教育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专业课教师只需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即可。这种观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无法有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涉及大量的算法理论和实践操作。如何从这些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合适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尝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可能会出现生搬硬套、形式主义等问题,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融合不够自然和深入。目前,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思政素养评价相对薄弱。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准确评估学生在思政方面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1)修订教学大纲,明确价值观塑造目标结合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要求,全面修订教学大纲,明确价值观塑造目标,将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等纳入教学目标体系,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方向和依据。

(2)优化教学内容,挖掘价值观塑造元素深入挖掘课程中的价值观塑造元素并融入教学内容。如讲解算法概念时引入古代数学家算法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讲授递归算法时结合生活现象培养逻辑思维;介绍贪心算法时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3)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价值观塑造效果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采用PBL模式,设计与社会热点和实际应用相关的实践项目,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算法优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中的算法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价值观塑造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考核。考核内容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塑造表现,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和监督,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5.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算法与社会责任在讲解动态规划算法时,引入“精准扶贫”案例。通过分析如何利用动态规划算法优化扶贫资源分配,提高扶贫效果,引导学生思考算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还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应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案例二:算法与团队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算法优化”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并实现一种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的算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等方式,学生不仅完成了项目任务,还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尊重他人的意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6.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与反思

(1)取得的成效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和认同感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其他课程提供经验。

(2)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价值观塑造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存在生搬硬套问题;教学评价体系仍需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今后应加强对教师培训指导,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1]敖祖辉, 王瑶.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 37(3): 133-137.

[2]张伟娜, 周平, 王宝楠.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24(9): 47-52.

[3]刘雨薇, 李茹.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9).

[4]郭艳燕.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1(1): 80-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