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中三化法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学生面临着知识碎片化、教材知识零散化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法律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法治教育主题化、整体化和情境化三化实践,以促进学生从知识到信念再到行动的全面转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道德与法治;三化法治教育;法律素养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公民的法律素养要求日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法治建设。然而,当前学生在法治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碎片化、教材知识零散化的问题,导致他们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法治知识体系,更难以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信仰和行动。因此,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实现法治教育的主题化、整体化和情境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主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法治教育主题化,是一项旨在将法治教育内容与当下社会热点、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的教育实践。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法治理念的理解,增强法治意识。
在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今天,法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密围绕社会发展热点和法治建设重点来展开。因此,我们可以选取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时代特色的法治主题,如网络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宪法学习等。这些主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反映了社会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趋势。
在实施法治教育主题化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深入挖掘每个法治主题的内涵和价值,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法治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二、法治教育整体化
法治教育整体化,是将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项核心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形成系统完整、前后衔接的教育体系。在当前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法治教育整体化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学校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法治教育的全面覆盖,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法治教育,形成坚实的法治素养。
首先,课堂教学作为法治教育整体化的核心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将法治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的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技能。
其次,实践活动是法治教育整体化的重要延伸。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可以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的运作过程,感受法治的庄严和权威;在法律援助活动中,学生可以走进社区,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最后,校园文化作为法治教育整体化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学校可以通过在各年级的走廊布展,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告牌等设施,展示法治建设的成果和法治精神的内涵;以班集体或者年级为单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法治主题班会课,融入法治知识竞赛等内容,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法官等进校开展讲座或座谈会,为学生提供与法治工作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
三、法治教育情境化
法治教育情境化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将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创造出具有真实感和代入感的法治教育环境。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法治教育情境化不仅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求学校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法治教育体验。
现代科技手段为法治教育情境化提供了无限可能。学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构建出逼真的法治教育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法治实践。比如,通过模拟法庭系统,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庭审过程,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深入了解法庭的运作机制、庭审程序和审判规则。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
除了现代科技手段,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将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法治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法治工作者进校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实践指导等活动。这些法治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志愿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魅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情境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法治知识,普及法治理念,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这些措施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治,增强他们对法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法治教育情境化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为社会的法治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法治教育情境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四、从知识到信念到行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通过上述三化法治教育的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坚持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深入到信念层面,最终落实到行动层面。
首先,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形成对法治的基本认知。这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丰富的法治实践活动和情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法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这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
最后,我们要鼓励学生将法治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最终目标。
五、结论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三化法治教育的实践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法治教育的主题化、整体化和情境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碎片化、教材知识零散化的问题,引导他们从知识到信念再到行动,全面提升法律素养。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社会对公民法律素养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让法治之光守望公平正义[N]. 翁浩浩;刘乐平;裘一佼;何苏鸣;吕玥.浙江日报,2019
[2]法治之光照亮幸福生活[N]. 和牧川.宁夏日报,2023
[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探究[J]. 肖蔡华.基础教育论坛,2023
[4]新课标下如何开展情境教学,提高核心素养[A]. 公海燕.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2023
[5]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A]. 杨文波.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