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艺术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途径与存在问题
——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
摘 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要求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育人及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等方面着手,探讨艺术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机制与路径,同时指出存在问题:立德树人落实效果不理想原因是缺乏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1]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2]新时代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阐述了当代中国教育及其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3]
二、艺术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立德树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艺术类院校普遍设有新闻、影视、数字媒体与动画、美术、表演艺术、舞蹈艺术、音乐等专业,青年学生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任。因此,艺术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为重要。笔者以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河北传媒学院为例说明,艺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宗旨、校训等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可行性。
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兼容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学校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的校训,把培养“有良知、守道义、重文化、强技艺、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立足之本,坚持走跨越式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河北传媒学院的LOGO释义为:以“人”字为造型基础,紧扣校训——“成人成才”;两侧图形对称,代表一真一实,寓意永远“求真求实”;整体造型似一只展翅欲飞雄鹰,自尊、自信、傲视天下;中国古代“回形纹”,寓意教育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4]学校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的结合,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按照“学练干创”四个环节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形成了“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办学特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新时代是中国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新时代,青年学生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在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效机制与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5]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河北传媒学院加强建立多方位教育监管体制与育人机制,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激励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等,把显性、隐性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开展“跟总书记学党史——青春向党 建功新时代”等系列讲座,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一)建立健全育人机制,为实践育人落到实处提供保障
实践育人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问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发展教育,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全方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的重要环节。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锋,作为实施与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军,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可以促使自己觉醒、认清自己肩负重任、提高思想认知和提升个人技能与综合素养。
为了保障实践育人落到实处,学校从党团机构到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再到学生处多种资源与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奖励机制,健全监管机制、保障机制、执行机制及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校内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职能。
1.建立奖励机制
河北传媒学院出台了《关于寒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优秀个人、优秀成果的评选表彰办法》,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充分认可学生第二课堂劳动成果。鼓励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创新创业资源,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开展实践,利用创新创业带动实践教育效果、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建立监管机制
河北传媒学院出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充分体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拓展学分优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有效地融入小学期教学实践中,切实达到实践育人功效。
3.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为教师、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第一,增加实践基地;第二,加大对社会实践工作的经费投入;第三,统筹安排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四,教师挂岗锻炼;第五,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宣传力度等。
4.建立执行机制
开展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结合,实现实践育人。
第一,国际传播学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寻梦”“圆梦”“筑梦”“追梦”社会实践小分队;第二,凝聚在党旗下,美术与设计学院创作红色文化经典“血战湘江” 美术作品;第三,舞蹈学院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展播优秀舞蹈作品《中国梦·太行情》《星火》等 。此外,校团委在全校开展了“青春河传,志愿追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河北传媒学院校内选拔赛等。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不仅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铺设了重要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我学什么,我为谁学,我为什么学。
5.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相关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的效果及教师的指导效果进行检验,提升实践深度与广度。
(二)建设政治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对全国高校教师寄予了殷切希望,一再强调师德师风建设要放在学校发展教育的首位,引导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师德师风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蓬勃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类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的前提。
为进一步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河北传媒学院坚持多措并举。
第一,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评选活动,表彰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第二,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机制,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工作。第三,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以展示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第四,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活动。将师德培训作为常态工作来做,建立和规范师德培训制度,强化师德培训效果。第五,开展“红色”教育。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教师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学校组织、倡议教师观看《建党伟业》《开天辟地》《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剧,以坚定政治信仰,培育时代新人。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广大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大先生”。
(三)协同思政课程,优化课程思政教学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大学英语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笔者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说明大学英语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积极作用。
1.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思路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突出“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的校训精神,把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结合,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以两“学”为中心,结合学情,运用多种教学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对语言、技能、能力和价值观等的综合培养。
2.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融通中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积极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第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倡导“知识、能力、人格” 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第二,重构教材内容。挖掘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政和情感元素;跟踪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融传媒于英语。第三,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增加了形成性测试,改革英语口语测试形式与内容。第四,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艺术类英语系列教材辅助教学。第五,增加思政教学案例。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形成思政案例库。
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应用型艺术类类院校,学生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以实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的目标。
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评价与测试”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并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对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各高校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并加强对口头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测试……[6] 在融入思政元素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根据学校学生专业特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特点,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模式形成了一套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体系相结合的多维、动态、全过程评价体系。
河北传媒学院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增加了形成性评价所占成绩比例,使形成性评价由平时成绩和口语成绩组成,使形成性评价有据可查,有理可依。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增加了形成性测试所占的分值,调整了口语考试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即形成性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的50%,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口语测试占20%。口语测试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测试对象:艺术类专业表演、摄影、动画制作、数媒、播音等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第二,测试内容:鼓励学生选用和个人专业相关的积极向上的题材。第三,测试形式:视频拍摄 新闻播报、电影配音、短剧表演、英语演讲、英文诗及美文朗诵,等等。鼓励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特长,小组协作完成英语口语交际任务。第四,评价方法:增加形成性测试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口语成绩由综合成绩的25%提升至30%。口语测试满分为100分,主要从口语视频内容的主题、难易度、语音语调准确度、流利程度、视频的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考量。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任务完成质量与数量、平时小测验等组成。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和行为规律,为落实大学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保障与可行性。
四、存在问题
新时代要求高校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探索、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但目前很多高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制度制定了但流于形式,口号很响落实很空,其原因在于没有制定实施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在后期的立德树人落实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且要检测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新华社.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上的讲话 [EB/OL].(2019-04-30)[2021-10-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216293296246797&wfr=spider&for=pc.
[3]武东生,宋怡如,刘巍.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66-70.
[4]河北传媒学院.河北传媒学院Logo及释义[EB/OL].(2015-05-21)[2021-10-25].http://www.hebic.cn/zjhc/hcwh/2015/0521/114.html.
[5]新华网客户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习近平给出了这个答案[EB/OL]. (2019-09-10)[2021-10-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220124187243481&wfr=spider&for=pc.
[6]汤庭华.强化形成性考核内涵,促进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122-123.
本论文为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研究”初期成果 项目编号2023YYJG104
作者简介:贾存爱(1974—),女,汉族,河北冀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郭云玲(1992—),女,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国家文化与英语教学;苏银娜(197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