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加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探索和实践

李发敏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4年2期
巧家县烟草专卖局 分公司 云南昭通 6546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分析了当前意识形态阵地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同时提出了加强阵地建设的策略,包括优化管理机制、增强传播能力和丰富内容供给。

关键词: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传播能力

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影响到企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将围绕如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防范和化解新时代国有企业潜在风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一、意识形态阵地的现状与挑战

1 当前意识形态阵地的现状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识形态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营,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有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并积极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积极推动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员工的思想认同感和归属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宣传,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高效。

然而,当前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也面临一些主要问题。首先,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使得意识形态的引导面临挑战,部分不良信息和极端思想通过网络等渠道迅速传播,影响了公众的价值观。其次,部分地方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宣传力度不足、形式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宣传效果。此外,员工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度参差不齐,造成思想上的分歧和对立。

2 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阵地面临多重挑战和风险。首先,外部舆论压力日益增大,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负面宣传,试图干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进程。这种舆论压力不仅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也对国内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威胁。

其次,内部管理漏洞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部分领域可能存在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薄弱环节。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筹管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成全员参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策略

1 优化管理机制

1.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保障意识形态阵地有效运作的基础。应根据社会发展和舆论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其与时俱进。包括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职能责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反馈。该部门应具备足够的权限和资源,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同时,风险管理制度应覆盖国有企业的各个层面,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应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性,企业应定期审查和更新这些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同时,应制定信息审核机制,确保所有传播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信息的扩散。此外,还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公众舆论,便于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例如,在面对新兴的社会舆论风险时,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其风险管理策略,确保能够迅速应对和化解风险。还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

1.2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人员培训与管理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量的关键。要定期组织对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这些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训内容应涵盖舆论应对、危机处理、信息传播等多个方面,以此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应在各级组织中选拔和培养意识形态工作专员,确保工作有专人负责,提升管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 增强传播能力

2.1 利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舆情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互联网上的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舆情监控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有关企业的舆情信息;然后,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对国有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舆情;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能够迅速覆盖广泛的受众群体,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例如,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有效地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和共鸣。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优化传播内容,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2.2 制定多样化传播策略

制定多样化的传播策略是增强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的关键。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和偏好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受众特征,灵活调整传播方式。针对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互动传播;而对中老年群体,则可以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信息的覆盖面。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3 丰富内容供给

3.1 创新意识形态内容

创新意识形态内容是提升内容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的内容。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化、情景化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影视作品、文学创作等多种艺术形式中,使其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与此同时,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内容创作,汇聚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形成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内容,丰富传播的视角与形式。

3.2 强化正面引导与宣传

强化正面引导与宣传是确保意识形态内容有效传播的重要策略。在传播过程中,应注重正面信息的引导,通过积极的宣传方式,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优势,广泛传播正能量故事和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其中,增强其对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内部监督与审查

加强内部监督与审查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对意识形态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审计。内部审查不仅要涵盖企业的日常运营,还应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严格的内部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风险因素,防止意识形态风险的扩大。同时,企业还应建立问责机制,对在意识形态风险管理中失职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每个员工都对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负有责任。

四、结语

本文研究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通过提出优化管理机制、增强传播能力和丰富内容供给等策略,旨在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为意识形态工作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参考,强调了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文祥.试论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意识形态阵地建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05):42-44.

[2]黎意慧,阮书云,王金连.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路径探究[J].兰台内外,2024,(25):60-62.

[3]凌倩.强化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24,(18):94-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