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现状与未来前景

方双全 肖栋文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4年21期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 655800 罗平县板桥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655808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现代化步伐与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农村经济繁荣以及农民福祉的增加息息相关。当前,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历程、加速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削减成本开支以及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未来前景;现状

引言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基础简单的机械工具,逐步过渡到复杂精密的机械设备,从而实现从人力直接驱动向现代化动力驱动的跨越,并最终迈向了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全新阶段。这一演变不仅显著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极大地减轻农民的体力负担,还深刻地促使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农业机械化的进步,无疑是农业生产力飞跃的重要标志。

1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现状

首先,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来看,近年来农业机械的保有量持续攀升,农业机械总动力也在稳步增强。据统计,202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0.56亿千瓦,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2.79%,与“十二五”末相比更是增长17.07%,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农业机械动力输出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也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农业机械化的区域差异仍然显著。在种植业领域,机械化率相对较高,而在畜牧业、渔业以及设施农业中,机械化率则相对较低。此外,地形因素也对机械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丘陵山区由于地形复杂,机械化进程相对滞后;相比之下,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机械化发展则更为迅速。其次,就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而言,当前农业机械已经具备较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农业机械能够自主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自主执行农业操作,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耕作和播种,无人机则能够进行精准的植保喷洒,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机行业的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导致部分高端农业机械产品仍需依赖进口,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这也限制农业机械的自主创新和升级换代。此外,部分农民对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和维护能力有限,这也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效果。

2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未来前景

2.1技术发展趋势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尖端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正加速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型。无人驾驶拖拉机凭借精准的导航与智能避障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拖拉机,引领农田耕作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迈进。无人机植保技术则以其独特的空中作业优势和精准喷洒能力,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防治效果,还有效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自动灌溉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实时监测,精准掌握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态,实现灌溉的精细化管理,既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为响应现代农业对多样化作业的需求,农业机械正朝着多功能化和大型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一台农机即可完成耕整地、田间管理、播种、收获等多个生产环节,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未来,农业机械将普遍采用节能、环保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以降低碳排放和减少污染,为地球环境保护贡献一己之力。例如,本地区积极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利用无人机实行植保喷洒作业,不仅提高喷洒效率,还显著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市场需求

面对全球人口持续激增与粮食需求不断攀升的现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其高度依赖人力、劳动强度巨大且效率低下,已难以匹配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引入,犹如一股革新之风,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这些前沿技术的运用,不仅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使单位面积产量显著跃升,从而有效应对了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更为关键的是极大地缓解农民的劳动负担,使农民得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益。此外,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普及,还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使农业生产迈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借助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前沿手段,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不仅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还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坚实的基础。

2.3政策、人才支持

国家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推行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通过实施一系列详尽的农机补贴政策,积极激励农民采纳科学的农业机械装备,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步伐。新一轮农机补贴政策不仅细致分类,而且精准施策,旨在利用市场机制驱动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对于技术滞后的机械产品,政策采取了逐步淘汰的策略,同时着重引导动力机械等核心装备的升级迭代,引领农业机械向高效、环保、智能的新阶段迈入。此外,国家还精心制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清晰的方向引领。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实施,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援助,更为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迅猛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随着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正日益增长。在国有企业、独资合资企业以及行政管理机构等多个领域内,毕业生拥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够从事机械化及自动化相关的管理、产品设计、制造、应用以及鉴定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工作。目前,多所高校已设立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专业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驱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并持续向前迈向。从基础的机械工具演变到复杂且精密的智能化装备,这一过程不仅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深刻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包中伟.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推广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农机,2022(01):52-53.

[2]李先霞.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与推进模式[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5):51-52.

[3]李欣苗,刘丽敏,王振忠.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2):36-37.

[4]曲莉,赵姬伟.我国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简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5):219-2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