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价值与路径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价值与可行路径。通过对抑郁症的现状分析,阐述舞蹈运动对抑郁症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积极影响,深入研究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具体价值体现,包括促进情绪表达、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社交能力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实施舞蹈运动干预抑郁症的有效路径,为提升抑郁症社会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舞蹈运动;抑郁症;社会服务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主要表现为连续且长期的情绪消沉、兴趣索然,反应迟钝、思维僵化、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减退,严重者还有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也有表现为语言、行为、认知及睡眠等方面障碍。抑郁者患者通常对自我的评价很低,自尊感缺乏,自我不和谐等。这一系列的症状都带来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职业发展乃至生命健康极其不利的影响[1],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患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2-3],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此,探索有效的抑郁症治疗和社会服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舞蹈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身体活动方式,近年来在抑郁症的治疗和社会服务中逐渐受到关注,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能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康复途径。
1.抑郁症的发病率及趋势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聚焦抑郁发布的《抑郁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全球健康评估》
(Depression and OtherCommon Mental Disorders:Global Health Estimates )报告报道,全球有3.22 亿人患有抑郁。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布,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抑郁障碍在精神障碍中的疾病负担均居首位;在全球所有疾病的疾病负担中抑郁障碍排名第13位,在中国排名第11位[4]。1990-2019年我国居民抑郁症发病数量总体增加明显,男性增长率(36.99%)大于女性(27.77%)。《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5],<18岁患抑郁症人数占抑郁症群体的30.28%。可见,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以上趋势推测,随着各方面压力的加大,抑郁症的发病率极有可能为持续增长趋势,严重困扰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舞蹈运动对抑郁症的积极影响
2.1生理层面
(1)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舞蹈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2)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舞蹈运动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疼痛、增强愉悦感。同时,舞蹈运动还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水平,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2.2心理层面
(1)促进情绪表达。舞蹈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肢体动作可以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舞蹈运动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情绪宣泄渠道,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2)增强自我认知。在舞蹈过程中,患者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情绪变化,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抑郁症带来的挑战,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3)提升社交能力。舞蹈运动通常是在群体环境中进行的,患者可以通过舞蹈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良好的社交支持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它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3.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价值体现
3.1舞蹈运动的心理效应与抑郁症社会服务
(1)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舞蹈运动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从抑郁情绪中暂时解脱出来,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缓解心理压力。(2)增强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通过参与舞蹈运动,患者能够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这对于抑郁症患者尤为重要。(3)促进社交,改善人际关系。舞蹈运动作为一种集体性活动,能够促进患者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和社交障碍。
3.2舞蹈运动的社会效应与抑郁症社会服务[6]
(1)构建支持系统,增强社会归属感。舞蹈运动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个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的平台,有助于构建支持系统,增强社会归属感。(2)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舞蹈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同时,通过参与舞蹈运动,患者能够逐渐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3.3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实践案例
(1)舞蹈运动治疗。一些心理健康机构和社会组织已经开展了舞蹈运动治疗,通过专业
的舞蹈教练指导抑郁症患者进行舞蹈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如个体舞蹈治疗由专业舞蹈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舞蹈治疗方案。(2)社区舞蹈活动。社区组织定期的团体舞蹈活动,如团体舞蹈课程:组织抑郁症患者参加团体舞蹈课程,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社交和情感交流。团体舞蹈课程包括不同类型的舞蹈,如现代舞、民族舞等,通过舞蹈运动来缓解抑郁情绪;并邀请专业导师和嘉宾进行讲座,丰富患者的体验,提供心理支持;也提高社区居民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4.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实施路径
4.1评估与需求分析
对抑郁症患者群体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抑郁程度、症状表现、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以便确定适合参加舞蹈训练的患者人群。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灵活性,确保舞蹈运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社会服务需求,确定抑郁症患者对舞蹈运动的需求程度和期望目标,例如缓解情绪、增强社交、提高身体活力等。了解患者所在社区或机构的资源情况,包括舞蹈场地、专业舞蹈教师、志愿者等,为实施舞蹈运动提供基础支持。
4.2舞蹈运动方案设计
(1)选择合适的舞蹈形式。考虑抑郁症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选择节奏适中、动作简单、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形式,如现代舞、民族舞、瑜伽舞蹈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和喜好进行个性化的舞蹈选择,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制定舞蹈课程计划。设计系统的舞蹈课程,包括课程时长、频率、内容安排等。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次左右舞蹈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60-80分钟。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热身运动、舞蹈基本动作训练、舞蹈组合练习、放松拉伸等环节,逐步提高患者的舞蹈技能和身体协调性。(3)融入心理干预元素。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融入心理干预元素,如正念训练、情绪表达、自我肯定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引导患者通过舞蹈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释放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5.结论
舞蹈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身体活动方式和艺术形式,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潜力。通过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情绪表达、增强自我认知和提升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可以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康复手段,促进社区融合,降低医疗成本。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运动在抑郁症社会服务中的作用,通过这种舞蹈运动过程来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不仅是功能性和交流性的,还是表达性和发展性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创意空间。首先是拓展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创造性。将舞蹈运用到心理治疗上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行为,并且舞运动疗法非常强调治疗师和服务对象关系的建设性、舞蹈编排的创意性以及舞蹈动作的艺术性。其次是促进了社会服务工作的学科交叉性。舞动运动疗法是一门多专业交叉学科,是以舞蹈艺术和人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是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语言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交叉产物。再者就是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规范性。相信在未来的社会服务中,舞蹈运动将为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7,8]。
参考文献:
[1]Barley EA,Murray J,Walters P, Tylee A. Managing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a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from the UK to identify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J]. BMC Fam Pract,2011,1247.
[2]Shorey S,Ng ED,Wong CHJ. Glob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elevate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r J Clin Psychol,2022,61(2):287-3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4YJA890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4YJC890058)。
作者简介:姬英涛(1980-),女,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高等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