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能尽快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展开探讨,期望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一体化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并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
前言:因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促进,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
教学评一体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若能将评价自然地融入教学流程,学生便能即刻获得学习反馈。此外,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学生能提升自我管理和调节的能力,进而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展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深度。同时,英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及维度思考问题[1]。
二、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
(一)教学目的,以英语实践为导向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初中英语教学旨在围绕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教师需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利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为载体,直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逐步增强,确保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二)教学方法,以多元互动为中心
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实施多元互动模式,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升其语言实践能力。此外,教师需强化与学生的直接互动,确保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的反馈与专业指导。这一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语言学习策略,促进其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以自主探究为原则
教学过程以自主探究为根本原则,教师应设计问题,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动机,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作为支撑。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着重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过程中独立发现、分析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进而实现英语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三、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一)分析学生学情,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着重突出了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2]。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策略之前,教师需深入剖析学生的学情,这是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致掌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包括词汇量、语法掌握程度及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现状。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习惯,如偏好互动式学习还是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障碍。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 “Meet My Family!”为例,教师在分析学情时需注意到学生可能对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及介绍家庭成员的句型掌握程度不一。基于这些具体学情,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言技能、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应制定清晰、具体且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如“学生能准确使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其职业”等。这样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精准指导,并为后续的学习评价提供明确标准。
(二)设计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活动过程
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提升其英语语言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精心策划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现象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设计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语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对话与表达,从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仁爱版初中英语Unit 1“Playing sports”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如模拟一场校园运动会,学生被分配为不同的角色,如运动员、教练、裁判及观众等。在此情境中,学生需用英语进行报名参赛、比赛规则说明、比赛过程播报、胜负宣布以及赛后采访等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重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具体而言,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共同策划比赛流程,用英语讨论并决定各项赛事的细节,如比赛项目、时间安排及奖励机制等。这其中,角色扮演活动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在运动会中的职责与对话,如运动员之间的加油鼓劲、教练对战术的布置与调整等。
(三)借助可视技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可视技术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方式至关重要。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等关键信息以图表、数据等形式直观呈现。这种可视化的数据展示,无需过多言语,便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状态,包括哪些知识点掌握牢固,哪些部分尚待加强。例如,在教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绘制的四季天气变化图,或者投影学生用英文描述天气状况的小作文,这些直观的作品展示,既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直接检验,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手段。
(四)细化评价标准,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入实践环节,构建既科学又具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步骤。教师需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导向,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学习阶段,精心设定一系列具体而详尽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需全面覆盖学生的语言技能,包括听力理解、口头表达、阅读理解、书面写作等基础能力,同时延伸至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技巧以及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通过作业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3]。评价体系的构建需强调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与灵活性,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合,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形成性评价侧重于过程监控,如课堂表现、日常作业、小组讨论等,旨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指导;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总结,如期末考试、项目展示等,用以衡量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促进。在未来所展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并完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以此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盛春霞(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J]. 学周刊, 2024, 36(36):131-133.
[2]陈柳蓉(南安市实验中学).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 (16):84-86.
[3]李雪竹. 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3, (5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