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郑丹丹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13期
曲阳县第二医院 河北省 保定 073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包括10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肌力测试。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从45.2±6.8提高到60.3±7.1,而对照组从44.8±7.0提高到52.7±6.9(P<0.05);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从55.4±8.2提高到79.8±8.4,对照组从54.9±8.1提高到67.2±7.8(P<0.05);实验组肌力测试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路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

引言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尤其在康复阶段,偏瘫患者经常面临肢体功能丧失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问题。虽然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已被广泛接受,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且常常无法满足个体患者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寻求更为个性化和高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多学科、高度组织化的康复方案,已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应用。然而,关于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康复护理路径在此方面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和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实验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使用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肌力测试等多个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于传统康复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招募了10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其中男性55名,女性45名。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0.3±8.2岁。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来自三家不同的综合性医院。所有患者都已获得明确的脑卒中诊断,依据MRI或CT扫描证实。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名患者。所有参与者都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首次脑卒中后偏瘫,病程在3个月以内;2)年龄在45-75岁之间;3)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和认知功能,能理解和遵循研究程序;4)未参与其他相关临床试验。排除标准为: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其他器官疾病;2)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3)不能配合康复治疗。

1.2方法

1.2.1对照组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被动和主动运动来提高肢体功能,包括拉伸、平衡训练和力量训练等。职业治疗主要侧重于提高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例如穿衣、吃饭和个人卫生等。言语治疗则针对可能出现的语言和吞咽问题。所有治疗都是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每天进行两次,每次45分钟。

1.2.2实验组措施

实验组患者除了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传统康复治疗外,还进行了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康复护理路径包括一系列标准化的康复程序和治疗方案,这些方案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来定制的。包括但不限于多学科团队的评估、个性化康复计划、家庭参与和持续的效果监测。治疗周期为12周,每周5天,每天两次,每次1小时。每周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医学评估和治疗效果跟踪,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这两组患者的治疗都在同一批专业康复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质量和可比性。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核心观察指标: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肌力测试。

1)Fugl-Meyer评分:这是一个广泛用于评估运动障碍和康复进度的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衡量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范围从0到10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2)Barthel指数: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患者进行基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量表,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如厕、转移、行走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范围从0到15,最高总分为10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

3)肌力测试:使用手持测力计对患者上肢和下肢的肌力进行量化测量。分别测量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大腿四头肌和腓肠肌的最大挤压力。

所有的观察指标都是在治疗开始前(基线)、治疗结束后(12周)以及治疗后的第24周进行测量,以评估治疗的长期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量化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后,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取决于数据分布)来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分类变量(如性别、年龄段等)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所有的观察指标会在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评估每组内的变化。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康复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度等。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2.1Fugl-Meyer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44.8±7.0和45.2±6.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康复治疗,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显著提高,从45.2±6.8增至60.3±7.1。与此同时,对照组的评分从44.8±7.0提高到52.7±6.9。两组治疗后的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Barthel指数

在治疗开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55.4±8.2和54.9±8.1,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从55.4±8.2增至79.8±8.4,而对照组从54.9±8.1提高到67.2±7.8。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肌力测试

对于肌力测试,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经过12周的治疗,实验组的肌力明显提高。例如,大腿四头肌的最大挤压力从初始的50.2±8.1N提高到70.4±7.8N。相对地,对照组从50.4±8.2N提高到60.3±8.0N。治疗结束后,实验组在所有测试的肌群中都表现得比对照组更好(P<0.05)。

2.4长期效果

在治疗结束后的第24周,我们再次进行了所有观察指标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方面依然保持优势,虽然两组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明确显示,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于传统康复治疗的效果.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的优势

康复护理路径作为一种高度组织化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在本研究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路径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首先,康复护理路径将治疗过程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明确的治疗流程和标准化的康复步骤,康复护理路径可以确保每位患者都接受到全面而连贯的康复服务。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使得医疗团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其次,康复护理路径强调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康复护理路径的制定通常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如医生、康复师、护士、营养师等。这种团队协作可以确保在康复过程中涵盖了全面的治疗方面,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有助于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适应患者康复进程的变化。

3.2Fugl-Meyer评分的改善

Fugl-Meyer评分在本研究中被用作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显著改善,这反映了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显著效果。

相对地,传统康复治疗在治疗方法上可能相对较为通用,无法充分考虑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这可能导致患者得不到足够的个体化训练,从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因此,实验组在Fugl-Meyer评分上的显著改善表明,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Fugl-Meyer评分的改善也可能反映了神经可塑性的积极影响。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训练能够通过刺激受损的神经回路,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这种神经可塑性的促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恢复到日常生活中。综上所述,实验组在Fugl-Meyer评分上的改善明确显示了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结果为康复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3.3Barthel指数的增加

本研究中,Barthel指数被用作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在治疗结束后显著增加,这反映了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

Barthel指数包括多个日常生活活动项目,如进食、穿衣、如厕、洗澡等。这些项目涵盖了患者的各个方面的自理能力,而实验组在个性化康复护理路径下接受了更为精准和有针对性的治疗。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相比之下,传统康复治疗可能更加通用,难以满足每位患者具体的自理能力恢复需求。传统治疗方法可能较为侧重肌肉力量的恢复,而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这可能导致患者在康复后仍然存在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难。因此,实验组在Barthel指数上的明显增加显示出,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个性化康复护理路径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案可能涵盖了诸多日常生活活动技能的训练,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到更接近于正常生活的状态。这种改善不仅对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4肌力测试的提升

肌力测试在本研究中作为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组在肌力测试中的提升表明了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促进肌肉力量恢复方面的显著效果。

因此,实验组在肌力测试中的显著提升反映了个性化康复护理路径的优势。个性化康复方案有助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肌力恢复训练,使患者的肌肉力量得到有效的增强,从而提升他们的肢体运动能力。

这种肌力提升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有积极影响。肌肉力量的增强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协调性和运动范围,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的能力。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自信心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发现基于康复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治疗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包括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肌力测试等多个观察指标。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简介:郑丹丹(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

130634199408160945

参考文献:

[1]林芳斌,钱丹,杜艳华.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5(14):2183-2187

[2]易龙.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3(08):31-33

[3]李建荣.分析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后遗症期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4(02):83-86

[4]李月间.协同护理联合壮医药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2,2(06):78-79

[5]吴运景,钱拉拉,厉优优,郑靖慷.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03):264-2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