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脾为之卫-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思路

张娜娜 杨雨民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14期
1.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010000 2.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中医认为脾虚失运,营卫运行失常,内生痰浊,痰瘀互结,血脉瘀阻;或营卫虚损,损及脾气血阴阳,气血生化乏源致脉道空虚;脾主统血系脉府,虚不能卫运血无力或统摄失权等均可导致CAS的发生。中医药具有辨证论治、不良反应小、作用缓慢长效、整体调控、无明显药物依赖性等优点,是治疗CAS的潜在疗法。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脾为之卫 气血津液 痰瘀互结 脉积

1理论内涵

1.1“脉积”理论内涵

脉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卫气失常多参与脉积发病的全过程[1]。营卫之气以脉为载体,血脉离不开营卫滋养温煦和鼓舞气化,营卫失调与血管源性慢性损伤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和,营卫受损,气化失权,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血脉不利。此病起于中年,因慢性内伤积损,导致阳明之气渐亏,气血生化乏源。营气不充,卫气涩行,气血津液失于疏调,气化失司,导致痰瘀湿浊互结,浊脂积留,壅塞脉道,阻碍气化,是以血行不畅,痰瘀愈郁,胶结不化,络损脉痹,属本虚标实[2]。

1.2“脾为之卫”理论内涵

“脾主为卫”是指脾具有卫外御邪防病的生理功能。脾胃健旺,运化有常,卫气化源充足,卫外有权;若脾虚,卫外不固,统摄无权,外邪入里,则生百病 [3]。脾藏营,主统血“脾藏营”,具有贮藏营养物质作用。脾具有生血、行血及固摄血液的作用,营血形成,还需要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在心火的蒸腾作用下完成“化血”过程[4]。若脾功能失调,水谷摄纳减少,脾运化所生精微物质减少,无以化生营血,或津液不行无以奉心生血脉,营血生成减少,则脉道不充。

1.3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是形成CAS的关键环节

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是脉积形成的关键[5]。《素问·奇病篇》:“数食甘美而多肥也,除陈气也。”肥者内热,甘者中满,肥甘不正化,则为陈气。“陈气”可对应现代医学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异常代谢产物[6]。由于陈气由肥甘内热所化,故内蕴火热之邪,随肺之宣发,上溢潜藏脉道,为诱发CAS的潜在因素。日久陈气蓄积,加之阳热之邪同气相求,煎灼凝炼陈气为痰瘀,阻滞脉道。病情迁延,火势渐衰虚火慢灼痰瘀,终成癥积,阻滞脉道。

2病因病机

脾为营、脉之本,脾气亏虚是CAS发病之始。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饮食失宜及精神因素己成为当今重要的致病因素。若饮食不节,气机郁滞会伤及脾主运化的功能,引起脾气亏虚。脾为五脏之本,五脏之中皆有脾气。若情志不畅伤及相应脏腑,皆会损伤脾气。若脾气亏虚,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不仅气血生化乏源,且精微反聚而为痰。痰浊不仅是脾气虚的病理产物,也是CAS危险因素的主要病理性改变。在脾气亏虚,营血不足,痰浊内生的基础病机上易出现高血脂、动脉硬度增强等风险因素和病理指标的改变,但此时未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这与CAS早期无症状患者出现脉损但未形成斑块的临床特征相符[7]。动物实验也验证了脾虚与CAS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通过“健脾”可以调节体内血脂水平,从而改善CAS的进展[8]。

营脉失和是CAS斑块及血栓形成的主要病机特点[9]。从营血亏虚到营脉失和的病机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其一为营血不足,血脉空虚则脉络失荣,脉为气血之窠,脉络失荣则脉道交会渗灌营卫气血功能异常,如卫阳偏盛,火热破血生瘀;或气并于血,引起脉中血实生瘀;其二为脾虚失运,营血乏源,痰浊内生,痰浊行于血脉之中,营血运行不畅,留而为瘀。以上病理过程皆可形成瘀血,瘀血阻于脉内日久,化生粥样斑块及血栓,导致CAS发生发展。CAS发病是由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异常、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形成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瘀血作为CAS病程中关键的病理要素,其生物学基础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机制相互交叉[10]。

3治则治法

以健脾益气为主:CAS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以脾气虚最为显著。临证常选用四君子汤、人参汤等健脾益气,以助脾散精、恢复脾运。临床中运用以健脾益气为基本原则的自拟方治疗CAS患者,可对血管内皮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延缓CAS疾病发展[11]。

重视活血化瘀之法:脾虚失运导致营血亏虚,化生病理产物积于血脉引发营脉失和。临证常选用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养血活血以化瘀,亦可加用桂枝、芍药等调和营卫,加强营卫交会,推动营血在脉中的运行,以防瘀血积聚、血栓形成。

4结语

中医学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脾失健运导致血脂异常,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脾论治可调节脂质代谢和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膏脂积存。CAS属本虚标实,从脾入手可阻断生痰致瘀,发挥预防作用。若痰瘀互结生毒,需祛瘀毒并调脾治本。目前针对从脾论治CA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尚存在部分不足,因此,仍需深入探究其干预CAS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从而为中医药防治CAS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温雅,李晓光,丁元庆.基于人迎脉积辨治颈动脉粥样硬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02):116-118.

[2]符宇,邵明义,燕树勋,等.基于“脉积学说”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04):463-465.

[3]王双,吕美君,贾连群.基于“脾旺不受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与焦亡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01):194-198.

[4]李彩霞,刘福明.从脾试论动脉粥样硬化之发生[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24):22-26.

[5]张鹤,白宇宁,刘绍能,等.现代医学视角下中医“脾主运化”探析[J].北京中医药,2022,41(02):179-181.

[6]薛泰骑,王世东,陈小愚,等.吕仁和分期辨治糖尿病经验阐介[J].中医杂志,2022,63(05):412-415.

[7]王雨涵,刘福明.基于“脉损”学说辨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02):186-190.

[8]李子威,刘悦,于茂生,等.基于“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探讨血流剪切力调控冠心病的相关机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38(08):134-138.

[9]宋磊,梁家祺,官宝怡,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脉癥瘕[J].中医杂志,2019,60(21):1812-1814.

[10]努尔柯孜·阿卜杜合力力,张莎,吴弘.血管壁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5,33(01):85-92.

邵妍,孟晓媛,陈智慧,等.益气健脾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09):72-75.

作者简介:张娜娜,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杨雨民,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