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家庭医生模式下社区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

刘阔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18期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已成为医疗保健体系的关键环节。作为新兴的医疗服务方式,家庭医生模式在慢性病患者的持续护理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本研究分析了家庭医生模式下社区慢性病患者持续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健康管理知识的普及、社会支持网络、医疗服务的质量、医患之间的沟通、医疗设施的环境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因素,找出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医生模式下的持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服务质量、专业能力以及政策执行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本研究旨在为改善家庭医生模式下的慢性病患者持续护理服务提供指导,以促进患者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家庭医生模式;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已成为全球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挑战。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长期而持续的医疗关怀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持续性护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家庭医生制度,作为一项新兴的医疗模式,通过与患者签订服务协议,向他们提供定制化、连贯以及全面的健康维护服务,显著增强了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生活品质。尽管如此,在日常操作中,患者对于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持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不一致。因此,研究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各种因素,对于改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增进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庭医生模式下社区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概述

2.1 家庭医生模式定义与特点

家庭医生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签约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健康管理服务。该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有机结合,通过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2 延续性护理服务内涵

延续性护理服务是指患者在出院后,继续接受医疗机构提供的护理服务。该服务旨在确保患者在不同医疗场所之间获得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家庭医生模式下,延续性护理服务更加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长期健康管理,通过定期随访、健康指导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的护理服务。

三、基于家庭医生模式下社区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医疗资源分配

家庭医生模式下,患者满意度受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显著。在某些区域,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慢性病患者面临获取及时、有效医疗服务的难题。这不仅涉及医生、护士等人力的短缺,还包括医疗设施和设备等物质资源的不足,这些因素均会直接影响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3.2 健康管理知识普及度

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样会影响他们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感。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认知水平、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和利用家庭医生提供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因此,推广健康管理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路径。

3.3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朋友、社区等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这些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动力,提高他们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在家庭医生模式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促进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从而提高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4 医疗服务质量

患者极为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成效和患者满意度。优质的医疗服务应涵盖精确的病情判断、适宜的治疗计划以及有效的健康建议,这些因素均能提升患者的信赖度和满意感。

3.5 医患之间的交流

医患之间的良好交流是提升患者满意程度的关键。家庭医生应与患者保持长期且稳固的交流,细致地阐释病情、治疗计划和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计划有充分的认识。此外,医生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慰藉和情感关怀,进一步增强患者的信赖度和满意感。

3.6 医疗场所的环境

医疗场所的环境质量同样对患者满意度产生影响。一个舒适、洁净的医疗环境能够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加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改善医疗场所环境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3.7 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是否完善,能否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也是影响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意愿和满意度。

四、基于家庭医生模式下提升社区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策略

4.1 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加强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医生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力度,确保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临床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家庭医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培训,使他们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4.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关键在于改善医疗服务的分配,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政府需要依据患者的真实需求,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保证药品的充分供应和医疗设备的完善。此外,政府还应致力于建立跨学科的合作团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专业的治疗。

4.3 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提升患者的信任感,是提高满意度的关键策略。家庭医生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详细解释病情和用药指导等专业信息,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并遵守医嘱。同时,定期举办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知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4 改进政策和法规

改进政策和法规,创造一个有利于签约服务的环境,是确保患者满意度提升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执行和监管,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杰出家庭医生案例的宣传,树立行业标杆,从而提高社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和支持。

五、结论

基于家庭医生模式下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在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仍有不同,这与医疗资源的分配、健康知识的普及、社会支持体系、医疗服务质量、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医疗设施的环境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多个因素息息相关。为了增进病人满意度,必须增强家庭医生团队的建设、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完善政策法规以及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执行这些策略,能够进一步改善家庭医生模式下的持续护理服务,提升病人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高芸芸,刘维维.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质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05):813-816+895.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990.

[2]江雨露,马赫,毕刘娜,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07):966-969.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20.07.0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