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下,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刘蓉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19期
贵阳市云岩区中天北京小学 550001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因此,旨在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音乐教学,分析其重要意义、现状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1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1.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音乐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欣赏和学习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传统音乐形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创作手法和审美观念,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1.2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善”、“美”的和谐统一,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同样承载着这些价值观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此外,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历史人物、文化故事,进而培养人文精神,增强道德修养。

1.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要求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实践性学习,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现状

2.1音乐学科缺乏重视,边缘问题严重

当前传统学科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侧重单一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以及理论学习。在中考制度的影响下,学校更重视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诸如音乐等课程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视,音乐教师难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无法发现学生的问题,更不能发挥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且音乐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音乐课程课时分配不足,呈现逐渐边缘化的态势,导致传统文化无法在音乐学科中渗透。

2.2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本土创新

学生的厌学情绪,主要源于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缺乏必要的兴趣,而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内容相对单一,教师的方法引导不到位,中华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不紧密,学生难以在教学中获得个人体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形式,对音乐内容无法做到有效拓展,导致课堂气氛逐渐沉闷。

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3.1借助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知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绝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习惯于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但基于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较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加之很多音乐理论性的内容较为抽象,也极易增加学生的抵抗情绪。时间一长,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将音乐课程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习内容,这既阻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那些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增添课堂教学活力。

3.2重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

重构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传统文化育人环境,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效果的关键策略。首先,学校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校园中设置中国园林风格小角落,装饰以中国传统艺术品如剪纸、书法、绘画,视觉元素可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其次,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升旗仪式、大会等,穿插传统文化内容,例如使用传统乐器演奏国歌,或在特定节日举办传统节日庆典,如春节、中秋节主题活动,通过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或工作坊,如茶艺、国画、书法课程,不仅作为音乐教育的补充,也作为独立的课程来系统地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学校可利用现代技术,如AR、VR,创建传统文化的虚拟体验,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传统文化,增加学习趣味性与互动性。最后,加强师资培训,确保教师能在教学中有效传达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传统文化深入的理解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3.3设计多元课外活动探究文化,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引导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形式,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深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借助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展现学生的领导力和创新意识,为落实现代教育思想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与艺术馆实地参观,让学生真实地与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接触。在参观音乐博物馆时教师可以讲解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了解乐器工艺和演奏方式,讲述乐器功能及曲目展现的意义,使学生对音乐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在业余时间举办音乐传统文化节,组织本校的音乐社团或者邀请其他学校参加,音乐形式可以不局限于单一的演唱,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现代音乐相融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音乐素养。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分工的能力,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日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加强教师培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同时彰显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音乐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灵活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确保音乐教学质量。但从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音乐学科并未纳入考试范畴,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化现象日趋严重,且很多音乐课被其他被文化课占据,很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未能在音乐教学内容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导致理论化教学较为严重,学生也很难从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面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相关培训,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结语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如此才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使其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创新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形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中理解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音乐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音乐教育研究,2023(3):28-30.

[2]李晓梅.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音乐教育研究,2022(2):45-47.

[3]徐立娟.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音乐教育研究,2023(1):52-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