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变更管理对商务效益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胡志伟 许高健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35期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合同变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其对商务效益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深入剖析合同变更的原因,详细阐述了对商务效益在成本、收益、资金流等方面的影响,并从变更流程优化、风险防控、沟通协调等多个维度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参与者提供有益参考,实现工程建设与商务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变更管理;商务效益;应对措施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肩负着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多重使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政策法规调整、设计优化等诸多因素,合同变更时有发生。这些变更不仅涉及工程技术层面,更与商务效益紧密相连,关乎项目的成败与各方利益。有效管理合同变更,对保障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推进、提升商务效益意义重大。

二、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变更的常见原因

(一)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于江河湖泊附近,地质构造复杂。施工过程中常遭遇如岩溶、断层、软土地层等意外地质情况,与前期勘察资料存在差异。例如,某水电站大坝基础施工时,发现地下存在大面积溶洞群,原设计的基础处理方案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变更设计,增加灌浆、混凝土回填等工程量,引发合同变更。

(二)政策法规调整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劳动法规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需适应新政策。如环保政策收紧后,工程需增设生态修复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劳动法规调整可能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促使合同中关于费用支付、工期安排的条款变更,以符合法规要求。

(三)设计优化

为提高工程性能、安全性或降低长期运营成本,设计单位在施工阶段常进行优化。像水电站水轮机选型,经进一步论证,选用更高效节能的新型号,设备参数变化带来安装工艺、土建配合等一系列变更,进而触动合同变更程序。

(四)业主需求改变

业主基于项目功能拓展、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可能调整工程要求。如某水利灌溉工程,业主为满足周边新增农田灌溉需求,扩大灌溉渠道规模,改变了原合同约定的渠道设计标准,引发工程量、造价等合同内容变更。

三、合同变更对商务效益的影响

(一)成本增加

1.直接成本上升

合同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是直接成本上升的主因。如大坝混凝土浇筑因设计变更提高强度等级,不仅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用量增多,搅拌、运输、浇筑设备的运行时间延长,人工投入也相应增加,直接推高施工成本。此外,变更引发的返工、拆除原有工程部分,如已施工的基础因不符合变更后要求拆除重建,造成材料浪费与重复劳动成本。

2.间接成本攀升

合同变更带来的管理成本不容忽视。变更事项需重新组织设计、论证、审批,耗费大量人力、时间,增加管理费用。同时,为协调各方关系、处理争议,沟通成本也显著上升。例如,变更导致施工进度延迟,施工企业需额外支付场地租赁、设备闲置费用,进一步加重成本负担。

(二)收益变动

1.预期收益延迟获取

合同变更引发工期延长,工程无法按计划投产运营,发电收入、供水收益等延迟实现。以大型水电站为例,每延迟一天发电,少则损失数十万元发电收入,对投资方收益影响巨大。而且,延迟投产可能错过市场需求旺季,如灌溉用水高峰期无法供水,减少水费收入,削弱项目盈利能力。

2.收益减少风险增大

变更后的工程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可能出现投资超支,压缩利润空间。部分变更若未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导致工程性能未达预期,影响运营效益。如水利枢纽船闸因变更施工质量欠佳,通航效率降低,过往船只减少,航运收费收入下滑,损害项目整体收益。

(三)资金流波动

1.付款节点推迟

合同变更审批流程繁琐,业主付款常依据变更后的结算审核,导致施工企业工程款支付滞后。施工企业在变更实施期间,需垫资采购材料、支付人工,资金压力骤增。尤其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可能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影响工程连续性。

2.资金回笼不确定性增加

变更部分结算易引发争议,业主与施工企业对变更价款、计量方式可能存在分歧,延缓资金回笼。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多基于原合同约定还款计划,变更后工程收入延迟、成本超支,可能使企业偿债能力受质疑,影响后续融资,进一步恶化资金流状况。

四、应对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变更对商务效益影响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合同变更管理流程

1.前置变更评估机制

在变更提议提出之初,组织由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参与的专家团队,对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全面评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量化变更对商务效益的影响,只有当变更带来的效益大于成本时,才予以推进。例如,某水利工程拟变更防渗方案,通过详细测算,对比原方案与变更后方案在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防渗效果提升带来的潜在收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规范变更审批流程

明确各参与方在变更审批中的职责与权限,设计标准化的审批表单与流程。从变更申请提交、技术审核、商务评估到最终业主审批,各环节限时办结,确保变更处理高效、透明。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变更资料线上流转、实时监控,杜绝人为拖延,提高审批效率。

(二)强化合同变更风险防控

1.合同条款预控

在合同签订阶段,精心设计合同变更条款。明确变更的触发条件、申报程序、计价方式、双方责任义务等关键内容,避免模糊不清引发后期争议。例如,约定因地质条件变化导致的变更,以第三方专业勘察报告为依据,按照当地定额标准结合市场行情计价,为变更价款结算提供坚实依据。

2.风险预警监测

建立合同变更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时监测工程进度、成本、质量等关键指标。当指标偏离正常范围,预示可能发生合同变更风险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如施工进度滞后达到一定比例,分析原因,提前谋划变更应对策略,降低风险损失。

(三)加强沟通协调

1.内部团队协作

施工企业内部,强化项目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工程技术部门及时反馈变更技术要求,商务部门精准核算成本与收益影响,物资采购部门提前筹备变更所需材料设备,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应对变更。定期召开内部协调会,共享变更信息,协同解决问题。

2.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

与业主保持密切沟通,主动汇报变更进展、困难与需求,争取业主理解与支持,确保变更款项及时支付。加强与设计单位互动,参与设计优化过程,提出商务合理性建议,避免不合理变更。与监理单位协同,严格把控变更实施质量,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五、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变更管理对商务效益影响深远,在复杂多变的工程建设环境下,正视合同变更的客观存在,深入剖析其成因与影响,通过建立科学流程、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沟通协调、提升人员素质等多管齐下的措施,方能有效应对合同变更带来的挑战,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商务效益最大化,保障项目顺利建成投运,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赋能。未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升级,合同变更管理也需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完善,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辉。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变更中的商务风险管控策略 [J]. 水利经济,2022 (06): .

[2] 王莉。论合同变更管理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效益的深度影响 [J].水电能源科学,2021 (12): 153 - 1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