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
本论文系 泉州市十四五规划 课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QG1452-144 )的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个地区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阅读教学作为整体教学中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文章以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为例,首先概述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接着就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价值、路径展开探究,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教学;外国作家作品;阅读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时代发展变化,高中语文教学也呈现出新的面貌,愈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外国作家作品,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对外国文化形成更加充分的了解,强化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促进教学目标、过程和评价的一致性,助推教学有效性的更上一层楼。
一、概念解读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顾名思义,一系列密切相关、互相联系,且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任务的组合体,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它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令教学呈现璀璨生机。
(二)“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时期较为推崇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理念和指导思想。如何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呢?简单来说,就是提倡将教学中的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整体[1]。此时,评价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学的利器,便于教师把握教学成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方案、策略的调整和优化,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加顺利地达成预期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不再与教学相脱离,而是长久地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与教、学互相影响、促进,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而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一般由教师、学生展开。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价值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有利于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是以说教、灌输的方式来授课,使得课堂沉闷、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愿意参与进来,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更是谈不上[2]。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能够令教师从最初的理论灌输中走出来,通过情境创设、任务设计等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展开阅读探究。显然,和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相比,这样的做法更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进来,积极思考、踊跃探索,在亲身实践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做到明确、具体,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不仅与课程标准理念相契合,还与学生真实学习需求相贴近。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的引领,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其真正参与进来,在思考与探究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另一方面,就教学评价而言,将重心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上,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和点拨,令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如此,能够让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新的突破,令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进步和提高,为综合发展助力。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扮演的是“主宰者”,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训练,未能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足够的关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论是教学设计、实施,还是评价工作,都应当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多抽出时间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这能够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令其由支持的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反思型教师,积极改革、优化阅读教学,为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路径
(一)依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教师要明确一点,即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行为的落实指明方向,也能够为评价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依据。教师要立足外国作家作品内容,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牢牢把握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并以此为重要依据,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保证其明确、具体,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为例,它选自于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这一长篇小说的第十一章,主要讲授的是大卫十岁成为小童工,在米考伯家居住,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并从米考伯家搬离的故事。故事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等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翻译的内容可能和原文有些出入,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阅读中的挑战。基于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特征,精读、品鉴文本语言,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要通过泛读,明确核心知识,包括主要线索、人物关系、事件等,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重点剖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现当时英国底层社会现实、人性。另外,还要紧扣文本主题、人物、情节,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场景,即自己从最初的贫穷到富有,身边的一切发生了什么变化等,从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观点。最后,紧扣文本特征,引入与之相关的外国现实主义作品,包括《雾都孤儿》《双城记》等,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从人物刻画、叙事技巧等方面入手,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异同点,从而对外国现实主义作品形成更加充分的认知。当然,也可以引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外作品的不同。综上,可以设计如下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故事创作背景、梗概,对重点字词形成充分理解,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之间的关系;2.研读文本内容,明确其主题,从多个方面入手(环境、语言特征、叙事角度等),赏析文本;3.感知蕴藏于文本中的真善美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形成良好三观;4.理解、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学会包容他国文化。这样,为后续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依据,让整个教学活动得以稳步、顺利实施。
(二)确定评价任务和标准,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外国作家作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当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后,要在评价任务、标准设计方面花费足够的心思,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为后续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保驾护航。如此,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的整合,发挥评价任务、标准的价值,直观呈现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分析,为后续教学方案的优化和完善提供良好依据。一方面,保证教学目标、评价目标相契合,进行差异化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评价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对教学成效进行检验,了解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表现,发现并处理问题[5]。外国作家作品的阅读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学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但是,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语文学科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在一开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较为基础、简单的目标,即找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并明确他们的关系。与之对应的评价任务是完成图表的绘制,辅助其把握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让学生从主要人物入手,试着剖析其性格、特点等,感知多样、复杂的人性。另一方面,依照阅读方法,进行评价任务的设计。阅读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即精读、略读、速读等。教师可以将这些阅读方法作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价任务的设计。首先,就速读来说,教师可以重点评价学生的阅读速度,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耗费的时间。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图表、情节梳理等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依旧以《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人物形象、主要情节,对故事内容形成更加充分的理解。其次,略读。它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任务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动向、表现,如进行档案表的制定、阅读批注等,为评价实施以及活动设计提供良好的依据。最后,精读。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进行深层次阅读,关注细节部分,掌握背景知识、作者创作意图等。教师可以围绕文本内容,设计读写训练:读完这篇课文后,你对成长有了哪些认识?请紧扣“大卫的成长”,撰写一篇关于对成长认识的短文。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进行评价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制作评价量表,从拟题、规范、内容、条理性、创造性等维度入手,细化评价要素和表现标准,如标题是否和成长密切相关;字体是否端正、表面是否整洁、语言是否流畅等;能否紧扣文本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命运的探讨等;是否具有清晰的观点、语言是否连贯;是否有个性化的观点、能否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观点等。便于评估学生阅读发展水平,让其明确进步方向。
(三)根据评价反馈,完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反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教师来说,适当、有效的反思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成效,如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等,为教学优化助力;对学生而言,也要重视反思,尤其是学习过程的审视、发现闪光点和短板,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弥补、改正。这种持续反思、优化的过程,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其中,评价是反思的有力印证,有利于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其真实学习特点、需求。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学情,并以此为依据,对活动难度、评价标准等进行优化,保证其与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相契合,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调动。在反馈环节,过程性评价占据一席之地,既能够检验“学”的成果,也可以促进其深度学习。它的形式丰富多样,较为常见的有笔试检测、阅读批注、撰写读后感等,而这些都为阅读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检验,了解其是否读有所得、读有所获;能否巧妙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等。在教学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后,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良好的检测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此后,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来进行学习任务的调整,让学生就阅读活动中的问题、短板等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后续改进教学提供清晰的方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学习任务群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效率的重要尝试,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并积极实践、反思,贯彻落实这一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玲婷.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差异化初探[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52(04):201-204.
[2]余昆仑.以学习任务群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改进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2023,(50):34-37+42.
[3]姚晓亮.论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以小说专题为例[J].智力,2023,(33):87-90.
[4]付云常.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实施路径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3):60-62.
[5]王嵩.“学教评”一体化: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9):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