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艺术核心素养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与中学美术第二课堂的融合策略
摘要:在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下,美术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学第二课堂美术教育的重要实践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中学美术第二课;融合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民族智慧与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将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融入中学美术第二课堂,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与中学美术第二课堂的融合意义
1.1传承与弘扬蒙古族文化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传承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作为蒙古族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艺术精髓,凝聚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毛毡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蒙古族文化。将这一技艺融入中学美术第二课堂,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学生们亲手体验制作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蒙古族的文化特色,深深体会到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毛毡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运用色彩、设计、造型等美术知识,这就需要学会如何搭配色彩,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如何设计,使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意;如何造型,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些技能掌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手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更能在实践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基于艺术核心素养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与中学美术第二课堂的融合策略
2.1教学内容融合
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最早的蒙古游牧部落。这一技艺承载着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蕴含着丰富的草原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毛毡手工制作技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毛毡手工制作技艺融入中学美术课程,可以丰富美术专业教学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验了民族美术的制作乐趣提高民族审美力[1]。如学生可以尝试用毛毡材料进行创作,探索新的绘画形式;可以学习如何用毛毡塑造立体形象,提升造型能力;可以运用毛毡材料设计实用且美观的物品,培养创新思维。另外,将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与语文学科结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毛毡制作技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历史学科结合,学生可以探究毛毡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蒙古族历史的影响;与地理学科结合,学生可以了解毛毡制作技艺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与演变。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融合
首先,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蒙古族文化氛围,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通过观赏蒙古族传统艺术作品、聆听蒙古族音乐、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等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毛毡手工制作技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采用项目式学习法,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毛毡手工制作技艺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分组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再次,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情,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设计制作;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技能。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3教学评价融合
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美术第二课堂中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将以下三种评价体系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基于艺术核心素养,涵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2],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其次,注重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引导勇于创新,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我们应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身的艺术作品成就感;互评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艺术视野;教师评价则为学生提供专业、客观的作品分析,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和艺术作品。通过互动沟通,学生会更加信赖教师,教师也能够对学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双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3]。如此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结语
将蒙古族毛毡手工制作技艺与中学美术第二课堂融合,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和实践战略,让这朵古老的民族文化之花在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花园里绽放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崔华方.蒙古族文化艺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李新娟主编.
[3]薛羽彤.初中羊毛毡绘画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以伊旗第四中学为例[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