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项目式教学、以宇树科技发展为情境的人教版初中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将项目式教学与宇树科技发展情境融入初中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通过阐述教学实践过程、分析教学成效,展现该模式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与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反思不足并展望未来,为初中地理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宇树科技;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教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初中地理教学急需摆脱传统知识灌输模式的束缚,积极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求知、提升能力(Brown,2020)。将宇树科技发展这一现实情境融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能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深切领悟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二、理论基础
2.1 项目式教学理论
项目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特定项目,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进而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Smith,2019)。它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实际成果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强调创设与教学内容契合的情境,助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知识的生成与应用。在地理教学里,创设自然景观、城市发展等真实地理情境,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获取丰富感性材料,更好地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关联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3.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材内容剖析
该部分内容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是区域地理的关键范例。教材围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群发展和水乡文化展开,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优越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内部的协同发展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考量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3.2 学情特点与学习需求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知识整合与深度分析能力不足。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在复杂地理空间概念和抽象人地关系的理解上存在困难。他们期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获取知识,让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
四、基于宇树科技的教学情境创设与项目设计
4.1 宇树科技情境引入策略
课堂导入时,播放春晚上宇树科技机器人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好奇。引导学生思考宇树科技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孕育这一科技企业的原因,自然导入对该地区的探究。
4.2 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学生能精准阐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和水乡文化景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小组合作、沟通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树立正确人地协调观。
4.3 项目任务分解与模块设计
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自然探秘——江海交汇之地”,让学生自主探究“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科创引擎——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分析城市群协同发展及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杏花烟雨——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探讨水乡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创新发展。各模块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达成项目目标。
五、教学实施过程
5.1 自然探秘——江海交汇之地
自主学习时,学生阅读教材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教师绘制地图辅助。合作探究中,学生围绕地理位置重要性讨论,结合资料分析宇树科技依托该地区的发展优势。头脑风暴环节,学生探讨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利弊及都江堰的作用。
5.2 科创引擎——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城市认知活动中,学生读图找出主要城市并了解其特色。以宇树科技为例,分析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影响探究中,学生对比传统生活方式,探讨长三角同城效应的利弊与形成条件。
5.3 杏花烟雨——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学生扮演文旅推荐官介绍景点,分析旅游业发达的条件,拓展思考水乡古镇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发展方式。
六、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6.1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式与标准
采用多元评估方式,含学生撰写的分析报告大纲、小组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评价标准涵盖小组协作、资料运用、空间分析逻辑、自然要素关联分析等方面。
6.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评估显示,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能力提升显著,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人地协调观初步树立。
6.3 学生反馈与教学反思
学生对项目式教学和情境创设兴趣浓厚,但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资料分析不深入、小组讨论时间把控欠佳等问题。后续教学需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优化时间安排。
七、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总结
基于项目式教学和宇树科技情境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7.2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启示
此教学模式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思路,强调教学应联系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和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研究存在教学资源单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等问题。未来可丰富教学资源,如引入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注重因材施教,完善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敏.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喀什大学,2024.DOI:10.27746/d.cnki.gkssf.2024.000251.
[2][1]沈青云.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科技,2024,(1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