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跨学科赋能武当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基于“三维融合”模型与实践路径的探索

万丽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56期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41学校

摘要

本文聚焦跨学科视角下武当文化于中小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阐述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对武当文化传承的关键意义,构建“文化认知—学科融合—创新传播”三维模型 ,并基于此详细探讨美术、语文、历史、信息技术、体育等多学科融合,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实践策略。分析实践成效与面临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旨在为推动武当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实现武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武当文化;中小学教育;文化传承;三维融合模型

一、引言

武当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传承武当文化,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综合素养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难以全面展现武当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跨学科赋能为武当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让学生从多元视角认识和理解武当文化,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

二、跨学科赋能武当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跨学科教学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学科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满足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武当文化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语文的文字描述、体育的身体实践、美术的视觉呈现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武当文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智能,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成长。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者。跨学科赋能下的武当文化教学,通过创设真实、复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从而构建对武当文化的独特认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精神。

三、跨学科赋能武当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课程内容设计的跨学科融合

1.美术与历史融合:在美术课程中融入武当历史文化元素,讲述武当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风格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以武当古建筑、历史人物为创作对象,开展“画说武当历史故事”主题创作活动,通过绘制武当山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和重大历史事件场景,在提高美术素养的同时,加深对武当历史的理解。

2.语文与武当文化融合:将武当诗词、传说故事引入语文教学,通过诗词赏析、故事讲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对武当文化的认同感。组织“武当诗词朗诵会”、“武当故事创编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武当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与创作能力。

3.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多学科知识,制作武当文化专题网站,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涉及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武当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4.体育与太极功夫融合: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太极功夫教学,将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与体育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领悟武当武术的文化内涵,传承武当武术精神。

5.劳动与道教养生美食融合:开发与道教养生文化相关的劳动课程,教授学生制作黄精咖啡、太极椰奶冻、金顶菊豆腐等养生美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武当文化中饮食养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生活能力。

(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

1.武当文化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开展武当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实地参观武当山的古建筑、博物馆、非遗馆等。在研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观察、思考。例如,参观武当古建筑时,让学生从美术角度欣赏建筑的造型、装饰艺术,从历史角度了解建筑的建造年代、历史背景,从地理角度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2.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以武当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武当文化节”活动涵盖武术表演、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多个板块。学生在武术表演中展示武当武术风采,在文艺演出中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演绎武当故事,在文化展览中展示自己创作的与武当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手工艺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武当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武当文化。

四、跨学科赋能武当文化传承的实践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与实践中,知识体系得到有效拓展,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在参与武当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项目、研学旅行等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加深,文化自信得以树立,实现了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的双重发展。

(二)学校特色发展彰显

跨学科赋能武当文化传承为学校打造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学校构建的武当文化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最初少数学校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到如今区域内众多学校共同开发武当文化教育资源,学校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方面的探索,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推动了区域教育的特色发展。

五、结论

跨学科赋能武当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构建“文化认知—学科融合—创新传播”三维模型,开展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建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等有效策略,能够不断完善跨学科教学体系,为武当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活力,让武当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实现武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